台融合多停留在内容和营销等浅层面的融合。下一阶段,媒体将进入所有权合并进行更深层的探索,即进入组织结构性融合阶段。组织结构性融合的关键在于传媒集团旗下各个媒介平台的整合,它可以实现媒体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如漳州电视台拍摄的“漳州非遗”系列纪录片,可以根据不同媒体受众的收视效果,适时调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纪录片的拍摄和编辑,边拍摄边播出,边收集观众意见边调整,灵活方便。
(五)延伸非遗类纪录片的产业链
一般来说,福建“美食类”和“工艺类”的非遗文化较适合拍摄成纪录片并在纪录片热播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如前文所提到的《舌尖上的中国》,它的热播带动了淘宝上同款美食的大卖,很多片中出现的美食在当地都被冠上“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以吸引游客。另外,《了不起的匠人》播出时,与市场营销相互结合,激发了受众的购买欲;《讲究》在网络播出时也尝试了“边看边买”的垂直变现模式,使“非遗”产品能够
直接对接市场。2019年3月,由央视网与海峡卫视共同投资的《人间有味》在海峡卫视、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同时,十集纪录片《人间有味》还制作了3分钟的竖屏短视频和5分钟的横屏短视频,在央视网新媒体等平台播放。相关工作者如果能在纪录片网台联动播放时,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做法,将有利于实现纪录片及福建“美食类”非遗文化传承的双赢。
结 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对福建非遗类纪录片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非遗纪录片创作中,“小而美”是其未来发展趋势。当然,不管未来媒体如何发展,内容始终是关键。因此,福建非遗类纪录片创作者应立足本地文化,讲述适合拍摄纪录片的非遗人故事,努力打造福建非遗纪录片产业链,促进福建非遗文化与纪录片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元华,宋文康.纪录片助力非遗传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09-01(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融媒体语境下福建非遗类民俗纪录片创作研究”(编号:JAS1801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荔丹(1986),女,福建莆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及新媒体传播。
摘 要:中国古典文化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日本中世时期的《御伽草子》中随处可见中国古典文化的痕迹。狭义上的《御伽草子》中,23篇故事有引用中国古典诗词的,也有化用中国典故的。中国古典文化自然融合于《御伽草子》故事中。
关键词:御伽草子;中国;词语;诗歌;典故
中国古典文化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涵盖汉诗、和歌、物语等多种题材,跨越日本上代、中古等时代。本文的研究对象《御伽草子》的许多故事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化或文学的痕迹。《御伽草子》是日本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面向妇女儿童的短篇小说,狭义上指由大阪心斋桥顺庆町书店的涩川清右卫门发行的23篇短篇故事,广义上指日本中世时期的短篇小说。本文研究对象集中于狭义上的23篇故事,分别是《文正草子》《钵盂姑娘》《小町草子》《御曹子岛渡》《唐丝草子》《木幡狐》《七草草子》《猿源氏草子》《懒惰虫太郎》《小石》《蛤草子》《小敦盛》《二十四孝》《梵天国》《猿草子》《猫草子》《浜出草子》《和泉式部》《一寸法师》《佐伯》《浦岛太郎》《横笛草子》《酒吞童子》《虎鱼》《瓜姬物语》《鼠草子》。本文将从词语与诗歌、典故两大方面分析中国古典对《御伽草子》的影响。
一、词语与诗歌的引用
(一)“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猫草子》讲述庆长七年,京都规定人们可自由养猫,猫不用系绳。猫类欢欣雀跃,而鼠类则陷入不安。有一天,老鼠和尚做了一个梦,梦中陈述鼠类自猫解放后种种遭遇,终日惶惶不安,思考究竟是因何果报造成的。猫和尚反驳道,老鼠之所以为人类所憎恨是因为老鼠到处偷吃粮食,肆意破坏物品,无恶不作。对此,老鼠和尚回答道,他们也训诫过年轻不懂事的老鼠,然而“忠言耳に逆ひ、良薬口に苦し”[1],老鼠们听不进耳。“忠言耳に逆ひ、良薬口に苦し”,显然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源于《孔子家语》中的六本篇。
文学艺术 Literary art 189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2]商汤和周武王重用忠臣,倾听谏言,因而国家繁荣昌盛。而夏桀和商纣王喜人唯命是从,只听阿谀奉承之话,故身亡国灭。孔子举明君与暴君之例,用良药比喻忠言,虽然苦口却是有利的。良药对治病有利,忠言对治国有利,对维持父子、兄弟、朋友的关系也是有利的。《猫草子》中对“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的引用,旨在说明年轻的老鼠们不吸取教训,才落得人人喊打的结局。
(二)“一字千金”
《御曹子岛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字千金の理、師匠の恩は七百歳と説かれたり。”意为正如一字千金之理,教师之恩如是,此种说法据说已有七百多年。此句中的“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出典如下: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3]。
这段话讲述了“一字千金”的出典,即吕不韦公示若有人能在《吕氏春秋》中增加或减少一字,赏给千金。后来便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难以更改。
《御曹子岛渡》中,主人公源义经千辛万苦来到鬼怪之岛——蝦夷岛,在美丽的公主的帮助之下,抄写了岛上大王的秘密兵书。其中有一个情节,义经请求大王教授大日兵法。大王听完之后,说道:这样一来我们就是师徒关系。老师所传授的内容,一字值千金。很明显,这里的“一字千金”与其出典之义有所不同,强调的是师恩之重。
(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御伽草子》的影响更是自不待言。《文正草子》中的“天にあらば比翼の鳥、地にあらば連理の枝とぞ契り給ひけり”,几乎就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直译;《横笛草子》中的“比翼連理の契りをこめ、ことかりそめとは思へども、年来年月重なりける”,意为(二人)结为秦晋之好,虽以为只是一时的结合不会长久,却持续了经年数月。《猿源氏草子》中的“比翼連理のかたらひ、浅からず見えにける”,意为看来缘分不浅。即便是不懂日语的人,都能一眼看到比翼、连理等相关字眼。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的是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比喻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缠绵爱恋。《文正草子》《横笛草子》两篇故事中“比翼鸟、连理枝”等后面都后续“契り”一词。“契り”意为约定、结缘,或指男女双方发生关系结合一起。《猿源氏草子》故事中的“比翼连理”后续“かたらひ”一词,“かたらひ”一般指交谈的意思,但在男女恋爱中也可指男女结合,与“契り”意思相仿。在《御伽草子》几处化用中,倾向于用“比翼鸟、连理枝”等字眼说明故事中的主人公结合在一起了,或说明两人的结合缘分不浅、感情深厚等。
除了以上三例,《御伽草子》对中国成语、诗词等的引用不胜枚举。如《蛤草子》中的“薄氷を踏むがごとし”引自《诗经·小雅》的“如履薄冰”等。中国成语、诗词对《御伽草子》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典故的化用
(一)“关路”
《钵盂姑娘》讲述女主人公钵盂姑娘自亲生母亲去世后,遭受继母嫉恨、排挤。钵盂姑娘头戴钵盂无法取下,被人当作怪物,无奈毫无目的地徘徊流浪,后到国司之家工作,并与其中一名少爷结缘。两人的婚恋虽不被看好,在经历种种考验后,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中描写到少爷为排解钵盂姑娘的孤寂之情,特地送她黄杨之枕与横笛。钵盂姑娘担心自己的房间没有可以安放黄杨之枕与横笛的地儿,担心着、担心着天就亮了。此时,文中的描写为:“明くると告ぐる関路の鳥”,此处的“关路之鸟”啼叫即为天亮。日文中的“鸟”有鸡的意思,鸡鸣意为天亮,此为常理并不稀奇,关键是文中提到的是“关路”之鸟。这里的“关路”便与中国的典故有关。《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中记载,孟尝军被秦军所追,“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函谷关必须鸡鸣才开,孟尝君的门客便效仿鸡鸣,使所有的鸡齐鸣,孟尝君才得以顺利逃脱。《钵盂姑娘》以非常自然的笔触提及“关路之鸟”以表天明,文中没有提及孟尝君故事,但不难看出其中孟尝君典故遗留的痕迹。
(二)“越鸟”与“四鸟”
《蛤草子》讲述印度孝子しじら(罗马音为sijira),有一天出海捕鱼钓上一个蛤蜊,从蛤蜊中走出一位美丽的女子,两人结为夫妻。有一天しじら将母亲的脚放在自己额头上面,以使母亲更好入睡。然而孝子しじら却悲从中来哭了起来,原因是母亲比年轻时轻了许多。为了安慰しじら,女子说了这样一段话:“譬へば、越鳥南枝に巣をかくるつばさも、親のはごくみを思ひ、巣をたてられて、もろともに立
つ時、四鳥の別れとて、母子の別れを知らぬ妄執の雲に隔たれども、親孝行の鳥は、生まれたる木の枝に、百日が間、日に一度づつ来りて、羽を休むるを、母の鳥、さては、これこそわが子よとて喜びる。”
以上大意为:据说越鸟在南方树枝宿巢。幼鸟被母鸟赶
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该诗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说的是胡马来自北方,故依恋北风;越鸟来自南方,故巢宿南枝,用来比喻不忘根本。后半段提到的“四鸟”出自《孔子家语》颜回篇。“孔子在卫,
闻哭者之声甚哀。问颜回。颜回回答说:这哭声不但为死者,而且为生离别者。孔子问其故。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后以“四鸟”喻别离之人。《蛤草子》中恰如其分地引用了“越鸟”与“四鸟”两个典故,说明しじら是个不忘根本、孝顺的人。
(三)“乌白头,马生角”
《唐丝草子》讲述万寿姑娘的母亲唐丝被源赖朝困于石牢,万寿姑娘为救其母只身前往镰仓,凭借自己精湛的歌舞技术获得源赖朝的赏识。当源赖朝问万寿姑娘是何出身,要何赏赐时,万寿姑娘鼓足勇气说出实话,希望他能放了自己的母亲。这时,源赖朝说了一句话:“烏のが白くなりて、駒に角の生ゆるとも、助けまじとは思へども、このたびのよろこびには、いづれのものか惜しからん、唐糸が露の命、いままで存命にてあるならば、急ぎ召し出し、万寿に取らせよ。”大意为:虽然我认为(救出唐丝这件事),即使乌鸦的头变白,马长了角,也是不可能的。但这次的赏赐,无论什么我都在所不惜,如果唐丝还活着的话,那就快快召见,交给万寿吧。
画线部分“乌白头,马生角”与燕太子丹的故事有关。《列仙传》卷八记载:“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思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4]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意思是:燕太子丹质于秦而要求回
国,秦王不准,说:“除非乌鸦白头,马生出角来。”太子丹仰天长叹,乌鸦居然真的白头,马也长了角,秦王只好放他走。
《唐丝草子》中引用的“乌白头、马生角”,用以说明万寿姑娘要救出母亲唐丝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源赖朝喜于万寿姑娘的曼妙歌舞,故作出让步,假设唐丝还活着就将她交给万寿姑娘。没想到唐丝真的还活着,万寿姑娘如愿救出母亲。
结 语
无论引用中国词语、诗歌还是化用典故等,《御伽草子》的故事中随处可见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却又不让人感到突兀。当然,中国古典文化对《御伽草子》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中国的神仙思想出现在《小石》故事中,蓬莱神话影响了《浜出草子》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部分内容将留待别稿进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大岛建彦,校注,译.御伽草子集[M].东京:小学馆,1995.
[2] 王盛元,译注.孔子家语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3]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4] 刘向.列仙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级孵化项目“《御伽草子》中的中国古典文化要素”(编号:2018W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姚阿玲(1986),女,福建晋江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古典文学、中日比较文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