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鸟连理枝典故源流研究
作者:周妍
来源:《文天地》2013年第07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不乏形式各异的熟语。典故一类向来颇受人们关注,但是纵观近些年的典故研究,我们还是可以出许多嫌隙。本文将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出现的比翼鸟连理枝这两个词语为基础,浅谈其在唐朝的使用状况,并简要论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比翼鸟;连理枝;特点;流变
        典故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在历代的使用中,典故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多种典形。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比翼鸟起初常单独使用,后与连理枝合用为比翼连理,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和连理枝的交错盘绕,形容男女情投意合,恩爱不离。本文初探比翼鸟连理枝在唐代的使用情况及合典现象。
        一、比翼鸟的使用情况
        (一)比翼鸟溯源
        “比翼鸟其字面意义是传说中的一种鸟,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史记·封禅书》:西海致七翼之鳥。司马贞索隐:《山海经》云:崇吾之山有鸟,狀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蠻。’”“比翼鸟是指雌鸟雄鸟总是在一起飞翔,古代诗文中常以其比喻恩爱夫妻。
        (二)比翼鸟特点
        1.形式特点
        从形式上看,比翼鸟形式较稳固。通过搜集资料,比翼鸟在唐代的使用数量不多,以白居易的《长恨歌》最为著名。
        《长恨传》: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全唐诗·第八六七卷 新林驿女吟示欧阳训生飞虫》:月明阶悄悄,影只腰身小。谁是鶱翔人,愿为比翼鸟。
        2.内容特点
        “比翼鸟借用雄鸟雌鸟齐飞来比喻夫妻间的深情厚意,亦可以用来形容男女间休戚与共,相伴相依。
        南北朝《文选卷第二十》: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明代《关汉卿戏曲集·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你则道凤台空锁镜。我将那鸾胶续断弦。我怎肯分开比翼鸟。
        清代《国天香·第二卷 刘生觅莲记(下)》: 昨宵好合情多少,洞房自有蓬莱岛。交颈鸳鸯比翼鸟,乐事应浓愁应扫。
        通过查汉藉全文检索系统第三版,发现比翼鸟一词在唐以前使用较少,唐之后在各种文体中可以看见比翼鸟,但多半是形容双宿双飞。
        (三)比翼鸟流变
        “比翼鸟最先出现在先秦诗文中,到南北朝时比翼双飞首次出现。
        《玉台新咏·卷三 陆机拟古七首 拟西北有高楼》: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比翼鸟到成语比翼双飞主要是词语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比翼鸟是指传说中的一种鸟,比翼形容鸟的翅膀,而比翼双飞具有形象彩,描写出比翼鸟飞翔的动态美。比翼双飞自产生以来一直为世人所爱,清朝使用最多,沿用至今。
        《列朝诗集·闰集第四》:比翼双飞宿上林,流苏掩映合欢衾。香奁赋就怜苏蕙,织出回文寄锦心。
        二、连理枝使用情况
        (一)连理枝溯源
        典故连理枝有两则传说,主人公都是韩凭和妻子。相传战国时宋廉王夺了韩凭的妻子,
韩凭自杀,其妻跳台而死。两人坟墓各生梓树一棵,根和枝都交错在一起,一对鸳鸯在树上交颈悲鸣,人称之为连理树。
        另一说作韩朋,妻被夺后,被派筑青陵台,即死于其地,其妻来视,跳入墓不复见。由此而生了化蝶之说。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敦煌变文集·韩朋赋》、《古诗源·鸟鹊歌》都有相关记载。《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儿呵!你生前不得吹箫侣,谁知你死后方成连理枝。
        (二)连理枝典形分析
        “连理枝从产生以来出现了二十余种典形,隋唐五代典形数量最多,如连理枝”“连理树”“连理木”“连理”“连枝树”“韩蝶”“韩凭双扇”“韩凭舞羽”“青陵台”“青陵粉蝶。可以将它们分为事物、人物、时地三大类。
        其一,事物类。在连理枝中,首要事物是连理树,扩散为它的枝、叶等。连理二字是一个语素,有很强的粘着能力,众多典形由此派生出来。
        郑畋《全唐诗·第五五七卷·麦穗两岐》:史册书堪重,丹青画更宜。愿依连理树,俱作
万年枝。
        和凝《全唐诗·第七三五卷·宫词百首》:嘉瑞忽逢连理木,一时跪拜贺文明。
        鲍溶《全唐诗·第二三卷·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
        其二,人物类。韩凭或作韩朋及其妻是此典故的主要人物,因而衍生出多个与此人物相关的典形,如韩蝶”“韩凭双扇”“韩凭舞羽
        李商隐《全唐诗·第五三九卷》:韩蝶翻罗幕,曹蝇拂绮窗。斗鸡回玉勒,融麝暖金釭。
        温庭筠《全唐诗·第五七六卷·会昌丙寅丰岁歌》:新姑车右及门柱,粉项韩凭双扇中。
        王初《全唐诗·第四九一卷·青帝》:韩凭舞羽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
        其三,时地类。连理枝典故另一说中记载故事的发生地即为青陵台,青陵台”“青陵粉蝶等典形油然而生。
        《李义山诗集·卷一》:
        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三)连理枝典义分析
        1.典义形成背景
        “连理枝的典故有兩个传说,一则是生了相思之树,一则是化了相思之蝶。在古代,由于社会环境的束缚,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所以人们常用连理枝、蝴蝶等意象喻指无缘结合的男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化蝶的故事。如庄周化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梁祝化蝶,讲述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2.典义初探
        “连理枝典故主要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希望爱情像连理树一样缠绵、深厚。连理枝的交错盘绕,生生不息,是典故最基本的意义。
        《全唐词·和凝》: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
        王维有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见,红豆、罗帕、玉佩等都是古代定情信物。而盟誓在男女爱情中意义深刻,辛弃疾《南乡子?赠枝》: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在隋唐五代时,连理枝既是男女盟誓场所,也是男女爱情的见证。
        《全唐诗·第八二卷·韩襄客》:
        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
        “连理枝和其它的典故连用时,表现的是脆弱、柔软的特点。
        鲍溶《全唐诗·第二三卷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
        三、比翼连理的使用情况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将比翼鸟连理枝两种富含相思意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此后常被文人骚客连用来描写男女之间的深情厚意。此种现象可以归纳为合典,而比翼鸟连理枝属于相异事物的典故合用。在比翼鸟连理枝产生之初及其后来若干年,人们只是将它们作为一种情感寄托单独使用。
        孟郊《孟东野集·卷三·感兴上》: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
        隋唐五代时,随着白居易一曲《长恨歌》,比翼鸟连理枝从此常在同一首诗中出现。元代,更生了比翼鸟连理枝这样的典形。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全元散曲·兰楚芳》:我索痛惜轻怜,常则是比翼鸟连理枝双飞燕,蜜和酥分外相偏。
        明清以来,讲究书写方便、韵律和谐,将其合并为比翼连理
        明代《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二》:则与彼情深伉俪而愿为之比翼连理者,不更难之难哉!
        清代《北游录记咏上 艳歌何尝行》:有时而冻。比翼连理。我心敢控。渭不泾浊。石不羽轻。精诚贯彻。
        本文初步探讨了比翼鸟连理枝两个词语在隋唐五代的使用情况,简要论述了它们产生的源头及特点。从源头、典形、典義三方面对比翼鸟”“连理枝进行分析并探讨比翼连理在后代的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