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成语故事【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成语故事
⼋仙过海的故事
解释: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 ⽐喻各⾃有⼀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传说吕洞宾等⼋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投⼀样东西到海⾥,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在⽔⾯过海;韩湘⼦以花蓝技⽔⽽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的萧、拍板、纸驴、⿎、⽟版、⽵罩投到海⾥,站在上⾯逐浪⽽过。⼋位神仙都靠⾃⼰的神通渡过了东海。“⼋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来。
⼜叫做“⼋仙过海,各显神通”。
2.⼩学⼀年级成语故事
程门⽴雪的典故:
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
杨时从⼩就聪明伶俐,四岁⼊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岁就能作赋,⼈称神童。他⼗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榜。他⼀⽣⽴志著书⽴说,曾在许多地⽅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书院,潜⼼攻读,写作教学。
有⼀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步深造。有⼀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个正确答案,他俩⼀起去⽼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他们把⾐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惊动打扰⽼师,就恭恭敬敬侍⽴在门外,等候先⽣醒来。
这时,远⼭如⽟簇,树林⼊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的素装。杨时的⼀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过了良久,程颐⼀觉醒来,从窗⼝发现侍⽴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披雪,脚下的积雪已⼀尺多厚了,赶忙起⾝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先⽣”。此后,“程门⽴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学⼀年级成语故事
胸有成⽵:
宋朝时,有个的⽂⼈叫⽂与可,能诗擅⽂,特别喜欢绘画。
他最爱画⽵⼦,他画的⽵⼦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登门求画,⽂与可画⽵的秘诀在哪⾥呢?
原来⽂与可在⾃⼰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论春夏秋冬,阴晴风⾬,他经常去⽵林观察⽵⼦的⽣长变化情况,琢磨⽵枝的长短粗细,叶⼦的形态颜⾊。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积⽉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不同时⾠的形象,都深深的印在他的⼼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站,平⽇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他都显得⾮常从容⾃信,画出的⽵⼦⽆不逼真传神。
当⼈们夸奖他画得好时,他总是谦虚的说:“我只是把⼼中琢磨成熟的⽵⼦画下来罢了。”
⽂与可的朋友⼀天来访,看到⽂与可画的⽵⼦,不禁题诗赞扬:与可画⽵时,胸中有成⽵。
4.⼩学⼀年级成语故事
骑虎难下:
晋成帝咸和三年,镇守历阳的将领苏峻和镇守寿春的将领祖约,以讨伐辅佐晋成帝的中书令庾信的旗号,率军攻⼊都城建康,控制了朝廷。
在这危急时刻,担任江州刺史的温峤挺⾝⽽出,和逃到他那⾥的庾信共推举征西⼤将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叛
军。
由于叛军⼈多势众,陶侃接连打了⼏个败仗,不久军粮也出现了困难。由于战争⼀再失利,陶侃产⽣了畏惧⼼理,他责备温峤说:“起兵时,您说要将有将,要粮有粮,只要我出来当盟主就⾏了,可是。现在将在哪⾥?粮在何⽅,如果粮⾷实在接济不上,我只能带领本部⼈马回⽼家去,待到以后条件具备了再⼲。”
温峤劝说道:“您的看法不对,战胜叛军最要紧的是队伍⾃⾝的团结,当年刘秀、曹操之所以能以寡敌
众,就是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现在皇上蒙难,国家正处在危急关头,我们代表国家的正义来讨伐贼⼦苏峻祖约,绝对不能半道放弃,⽽且这帮家伙有勇⽆谋,我们最后⼀定能战胜他们。”
陶侃听了这些话之后,语⽓也软和了。
温峤接着说:“现在我们就像骑在猛兽⾝上,如果不把他打死,反⽽会被它所伤,肯定不能放弃,如果您违背⼤众意愿独⾃带兵回⽼家,必然会影响⼠⽓,使讨伐失败,这个罪责您是推卸不了的。”
陶侃听了温峤的话,只好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接着,温峤和他仔细商讨了作战计划,改从⽔路进攻叛军,温乔⼜亲⾃率领⼀⽀精壮的骑兵,突然袭击叛军,最后苏峻祖约两个叛贼先后被击败,盟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就是成语骑虎难下的故事,故事中说道,像骑在猛兽⾝上就是成语的原意,指的是骑在⽼虎⾝上很难下来。⽐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不能停⽌,进退两难。
5.⼩学⼀年级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叫匡衡,他⼩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穷没钱上学。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常贵重的,有书的⼈不肯轻易借给别⼈。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家打⼯,不要⼯钱,只求⼈家借书给他看,他⼀天到晚在地⾥⼲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夫看⼀点书,所以⼀卷书常常要⼗天半⽉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想,⽩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线亮光,他猛地站起来⾛到墙壁边⼀看,啊!原来从壁缝⾥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个办法,他拿了⼀把⼩⼑把墙缝挖⼤了⼀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了,他就凑着透过来的光亮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的学习,后来成了⼀个很有学问的⼈。
后来⼈们就⽤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