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董遇“三余”读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①:“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言:此指董遇说。 ②苦渴:苦于。
[1]根据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有从学者。(______) a.从中 b.跟从 c.想要
(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______) a.明白 b. 看见 c.显现
(3)或问“三余”之意。(______) a.又,再 b.或者 c.有的人
[2]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
B.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
C.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
[3]文中说的“三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文言文中,我们得到了关于读书的启示:不仅要(____),还应该(_______)。
2. 古诗文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①程颐于洛,时盖②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侍立④不去。颐既
⑤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见:拜见。②盖:大约。③瞑坐:打瞌睡。④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⑤既:已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颐偶瞑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
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
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读书
飞禽走兽①,飢知食,渴能饮,又能营②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
——选自《古岩斋丛稿》
(注释)①飞禽走兽:代指所有动物。②营:建造。
[1]人和“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
[2]人要读书。而且要“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外文言文阅读。
性缓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①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②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注释)①恐:担心 ②遽:(jù)立即,匆忙。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___) ①为了 ②因为 ③被
(2)欲言恐君性急 (____) ①欲望 ②想要 ③贪欲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见之已久”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之道 B.吾欲之南海 C.皮之不存 D.人非生而知之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道君性急,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观书之法三则(节选)
(宋)朱熹
读书,始①读,未知有疑;其次②,则渐渐有疑;中③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④是学⑤。
(注释):①始:开始。②其次:读着读着。③中:读到一半的时候。④方始:才能称得上。
⑤学:学习。
[1]短文中的“疑”字可真多,我知道它的意思是________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疑”字 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大意。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短文内容体现的是“朱子读书法”中的(______)(填序号)
A.循序渐进 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
E.着紧用力 F.居敬持志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匡衡苦学
[汉]刘歆
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③大姓④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⑦以书,遂⑧成大学⑨。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及.达到。②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③邑人:同县的人。④大姓:大户人家。⑤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⑥佣:做工。⑦资给:资助,
供给。⑧遂:于是,就。⑨大学:大学问家。
[1]下列词语中的“逮”与“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 )
A.私逮刑讯 B.狗逮老鼠 C.逮捕犯人 D.力有不逮
[2]“主人怪问衡”主人“怪”的原因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D.(匡衡)勒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匡衡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1]选文的第一段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出这些事物后填空。
→河流→→→→→
[2]选文中“______”这个词语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写一个和“前途似海”一样带有“似”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
[3]朗读选文第二段时的语调应该________(轻柔 低沉 高昂)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一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结合你的理解用线连一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8. 阅读回答问题。
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窃斧也; 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
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 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掘于谷而得其斧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徐孺子赏月(一)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①尝:曾经。②戏:玩耍。③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④瞳子:瞳仁。
(二)
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鉴赏感悟:
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文章语言
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
[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
[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尝: ②戏:
③邪: ④瞳子:
[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 ”画出。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按照原文填空。
叶公子高好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____________ 。叶公见之,_____________ ,失其魂魄,____________ 。是叶公非好龙也,_______________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