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大胆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闻”的多义现象
学习难点:掌握特殊句式
预习要求:
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
(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
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记帝王)12篇,世家(记诸侯)30篇,列传(记一般人臣)70篇,年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10篇,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8篇,共52万字。鲁迅对此书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记帝王)12篇,世家(记诸侯)30篇,列传(记一般人臣)70篇,年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10篇,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8篇,共52万字。鲁迅对此书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4、和氏璧的来历: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虽然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果然又一块宝玉。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的,从正面看是白的。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就被成为和氏璧。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段,小组讨论解决以下知识]
(一)重点词解释:
赵之良将也( ) 大破之 ( )
拜为上卿(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 )
(二)指出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以勇气闻于诸侯。( )
(三)学生练习翻译前两段,理解内容。
1— 2节:廉蔺简介(身份、地位、功绩)
七、知识迁移: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
2.除:
3.察:
4.荐:
5.举:
6.授:
7.选:
8.起:
9.复:
10.征:
11.仕:
12.仕宦:
13.仕进:
14.任:
(二)一词多义现象:
闻: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 (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 )
忽闻水上琵琶声 《琵琶行》 ( )
博闻强识 《史记·屈原列传》 ( )
令闻令望 《诗经·大雅·卷阿》( )
四、学生质疑反馈
五、课堂小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巧设迁移:
1表示授予官职的词有哪些?
2“闻”的解释有哪些?
二、认定目标:
四、师生研读2、3段,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知识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 2、臣愿奉璧往使( )
(二)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 ) 2、臣请完璧归赵( )
1、可予不( ) 2、臣愿奉璧往使( )
(二)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 ) 2、臣请完璧归赵( )
(三)重点字词:
窃计欲亡走燕( )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
曲在赵(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王必无人( )
(四)延伸拓展:
1一词多义现象:
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 )
②秦贪,负其强( ) 成语有“负隅顽抗”: 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③决负约不偿城( )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②秦贪,负其强( ) 成语有“负隅顽抗”: 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③决负约不偿城( )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幸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而君幸于赵王(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始皇帝幸梁山宫( )
不幸短命死矣( )
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
易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以乱易整,不武( )
狱词无易( )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
2一义多词现象:
表示“私下里、偷偷地”词:窃、潜、微、窥、私
表示“赠送,送给”的词:遗、馈、赍、贻、赠、归、施、贶kuàng、给、授、予、与、饷、
(五)教师给出时间翻译,并小组讨论本段内容:决策入秦,智斗秦王
[学习4、5两段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知识]
1重点词解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 相如奉璧奏秦王( )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秦贪,负其强(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召有司案图( ) 礼节甚倨( )延伸拓展成语“前倨后恭”: 之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非常大。 乃辞谢,固请( )
2词类活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乃前曰( ) 怒发上冲冠( )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大王必欲急臣(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3古今异义词: 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4延伸拓展:
4延伸拓展:
5特殊句式:
⑴徒见欺 被动句 ⑵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⑶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⑷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句
五、归纳这两段内容:献璧取璧
六、小结质疑
七、布置作业:翻译句子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三课时]
一、巧设迁移:提问以下重点词
使人遗赵王书(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徒见欺( )
宁许以负秦曲( )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大王必欲急臣( )
二、自主探究:师生研读6——7段“完璧归赵”部分,其中“廷斥秦王”是重点,充分显示了秦王的机智和勇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