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_人物周刊:辉煌的钱氏家族
(2009-12-09 14:28:24)
标签: 钱氏 钱学森 钱三强 钱伟长 钱钟书 钱正英 钱其琛 钱玄同 文化 | 分类: 4、网文转载 |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宗陶实习记者马李灵珊
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历时56年。按照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说法,叫做“盗割据”时期。当时最苦最乱的,是五代更迭的中原地区,而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福建一带的闽国则是一番太平景象。
吴越国的国君叫钱鏐,生于唐末的宣宗六年(公元852年)。鏐,意指美好的黄金。据说
他初生时相貌丑陋,哭声很怪,他爸爸钱宽认为不祥,想把这孩子丢到屋后的井里,幸亏阿婆不许,留下一条小生命,所以钱鏐小名“婆留”,这口“婆留井”,至今还在临安。
中华民族的祖先原先都没有姓。公认的共同祖先是一世祖少典氏(也叫神农氏),二世祖是黄帝;到了第十世,有个人叫篯铿,在商朝、周朝都做官,还是有名的大寿星,被奉为彭姓的祖先“彭祖”,他的第11个儿子彭孚,在西周都城(今陕西西安)任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以官职为姓氏,成了最早姓钱的人——这是3100年前的事。
钱氏发源在陕西,宋元以降,家族逐渐迁移到广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
从少典氏到钱鏐的爸爸钱宽,历经80代,这80代人被钱氏家族奉为远祖,其中传说多、史料少;从钱鏐开始,历史上多有记载,如《全唐书》、《吴越书》等。
钱鏐49岁画像
钱鏐祖孙三代、5位国君
钱鏐小时候,家里没钱,所以他中途辍学,16岁就去贩私盐(当时贩私盐10斤以上即为死罪)。他练过武,别人挑一百斤,他能挑两百斤。21岁加入乡团董昌的部队,被提拔为偏将,后任杭州刺史兼防御使,最高做到镇东、镇海节度使,得到过唐僖宗钦赐的“金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据说可免本人九死、子孙三死,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杭州师范大学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负责人李最欣说:“跟同时代许多昏庸君主相比,钱鏐的资质显然高一筹。”他经历了唐朝的覆灭,亲历了盗如毛、军阀割据、百姓遭殃的乱局,所以当他成为吴越国国君时,实行了一套“保境安民”的政策。
十万军队保卫边境,境内则发展经济——他的皇后与妃子都在家乡带头植桑养蚕种茶。他在位第4年开始兴修水利,钱塘江海塘工程缓解了杭嘉湖平原民众每年饱受的洪灾之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在上海钱氏联谊会的长桌上,有一方小小的屏风,上面雕刻着钱鏐祖孙三代、5位国君的头像。这5位,以86年的太平治理,使吴越国成为遍地烽烟、“最黑暗的”五代时期国力最强地区之一——苏东坡所谓“民至老死,不知干戈”;杭州府的富庶繁荣程度也超过苏州府和会稽府,跃居江南第一。研究钱氏家族史22年的钱镇国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一石(大约60公斤)
米才50文钱,国库里有10年存粮,且有3年不向老百姓征税;杭州的人口也由隋代的1.5万余户,增至五代时的10万余户。
“所以有人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鏐是奠基人。”钱镇国说。
近代杭州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凡有地方最高长官到任,必去清波门外柳浪闻莺公园内的钱王祠走一走,他们要瞻仰的,是善政的遗泽。而钱王祠乃至临安钱王陵园内,也留下无数前来寻根问祖的后人身影。
人才辈出
史料载,钱镠有妻室6房,33个儿子。他的儿子们,多半被父亲派往江浙各州做官,这样,钱氏家族很快繁衍开来。据清末民初修撰的《长乐钱氏宗谱》载,钱氏宗脉在江浙一带有59支;而据钱镇国的祖父钱文选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撰的《钱氏家乘》记载,在国内有迹可循的钱氏宗脉有100多支。
1982年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全国汉族姓氏约3600多个,其中钱姓约占0.22%,估算为264万人,排在第89位;近年最新数据已退至96位。钱镇国解释说:“受教育程度越高,镇海疫情最新数据消息
生得越少。”
钱鏐虽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学,在家族中树立榜样,因此王室学风极盛。他对后代的教育非常看重,经常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吴越国“纳土归宋”后,子孙中出了许多文学家、藏书家、医药家。
日本学者池泽滋子曾对钱鏐家族文人体的形成和成就及其对北宋和后世文坛的影响做过深入研究,其中提到钱俨、钱显、钱起等人。
钱镇国说,历朝历代,钱家出举人进士无数,状元也有不少。宋代钱昆,官至秘书监;明代钱福,殿试和礼部廷对都名列第一,后任翰林院编修;钱士开是万历年间殿试第一名,后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大家钱谦益也是万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清朝乾隆年间,出了进士钱大昕,他于音韵训诂多有创见,长于校勘考订,著有《廿二史考异》。史家陈寅恪说,钱大昕的治学“精思博识”,“为清代史家第一人”。到了康熙朝,钱名世为一甲进士,后任翰林院侍讲。此外,清代著名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钱仪吉,书画家钱沣、钱陈,书法家钱坫,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诗人钱鲁斯等等,都是钱王后裔。
续接中断的家族史
上海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武东的书架上,满是有关钱氏家族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在联系钱氏后人中发挥较大作用的,是1996年出版的《钱氏家乘》。许多姓钱的人循着这本书,到了自己的祖先。
这本书,是钱镇国根据1924年祖父编撰的7册线装书“一字没动”集合而成。
钱镇国说,祖父钱文选是前清举人,毕业于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当过清朝学部出洋留学生的学监,还派驻伦敦担任过留英学生的督学。钱文选回国后调财政部,先后担任过6个省的盐运使或盐务所长、局长。他到杭州时,发现钱王祠破败不堪,便倡议修缮,政府大员多有捐赠,当时的浙江省长张载阳捐了5万银元。
退休后,钱文选热心于家族史,写出了《吴越国五王世家》、《钱氏家谱》、《钱氏家乘》等书稿。他收藏的各种善本、孤本有750卷(册)。在钱镇国家里,仅关于他这一支的家谱就有18册,堆起来一尺多高。
1988年,临安县要修地方志,打听到钱镇国手中有家传史料,便请他坐镇当地,静心编志。
从那时起,钱镇国开始把研究钱氏家族史当作兴趣和事业。
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赴苏联考察。钱学森从美国回国,也到苏联一同考察。一个留法,一个留美,都姓钱。当时的报道说“两人一见面,互相交流信息,更增加了发展科学事业的信心”,但是,二人不曾交流过“钱王后裔”这件事。
为什么?“因为当时宗族、家族观念是封建残余,被铲掉了。”钱镇国说。
2007年7月,上海闸北公园在大修中意外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钱氏宗祠”,4个脸盆大小的字和8幅精美砖雕都被人用砖盖住,藏着。
“家族是一种氛围,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教。环境变了,家族也就断了。在历史车轮下,大陆的世家能够逃脱粉身碎骨命运的,非常罕见。现在中国已经没有欧洲意义上那种没断过的家族。”学者钱文忠说。
1988年,当钱镇国因“盛世修典”被懵懵懂懂卷进家族史,翻开那些尘封已久的线装书时,无意中开始续接断裂的家族史。不过,钱文忠提醒说:追溯家族史和追溯第一桶金有点像,都是回溯性的,很有可能失实——钱钟书先生因此特别反对附庸式的家族梳理。
时代终究变了。“乱世藏金,盛世修谱”,人们绕不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钱镇国说,连最初写信好意规劝他莫搞联谊诸事、以免“再来一个‘’要遭批判”的位居高层的家族成员,如今也热心于钱氏支谱、总谱的编纂。
1992年5月15日成立于临安的钱鏐研究会(同步成立钱氏联谊会上海联络处),会员多是临安县的领导,只有钱镇国一人姓钱。
90年代初,钱镇国用最原始的办法“联谊”:“报上登一个名字,姓钱,我就想办法他。”这些人往往藏有老家谱,翻给他看,然后确定是哪一支、第几世。就钱镇国跑过的省市县来看,现在年龄最大的钱王后裔是嘉兴的一位老画师,第31世;年龄最小的已至50几世。
族人渐多,称呼出现问题,很可能年长者辈分反而小,如钱伟长得管钱其琛叫爷爷。为免叫错尴尬,钱镇国说,后来规定,一律称年长者为“兄”,然而长者多礼,亦回称年幼者为“兄”。所以钱家人聚在一起,言语间多半“兄”来“兄”往。
钱镇国说,钱鏐有弟兄5个,旁系后裔应该不少,但接触钱家人至今,只有一位说自己不是钱王后代,那就是2009年4月18日温总理接见时提及《钱氏家训》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
金最高顾问钱复先生。钱复的父亲钱思亮亦是近代闻人,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台大校长、台湾中研院院长。钱思亮对自己的姓氏有过考证,得出结论:自己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后裔。
现在,广东、福建、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北、河南、山东都有钱氏联谊会;国外马来西亚有钱氏公会。按地域分得越细,亲缘性越高,如浙江有临安、杭州(钱均夫、钱学森、钱学榘)、嵊州长乐、温州、湖州(钱玄同、钱三强、钱壮飞)、海宁(钱君匋、钱境塘)、嘉兴(钱正英)、诸暨(钱之光)等不同支系,江苏有无锡(钱基博、钱穆、钱钟书、钱伟长、钱钟韩)、太仓等支系,上海又分为宝山、华亭、奉贤、金山、崇明、嘉定(钱其琛)、安亭、绿杨桥、川沙等支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