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评价项羽
历史唯物的角度看,项羽是被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打败。
项羽显然是不认可秦政的,所以他的政治目标最多就是周天子那种类型的王(其实我很怀疑他有没有政治理念,因为即使是周天子这一套也是以礼义仁政治理天下的)。
刘邦本身不是贵族出生,所以这方面的理念肯定不像项羽那么坚定,对他来讲,为王和为皇本身不见得有什么大的分别。只是到了后期随着局势的变化他意识到了,如果不把这些诸侯清算了,他难保不是下一个项羽,那不如乘着自己势大,用些手段,把秦始皇的事儿给办了。而且有前车之鉴,相对来讲也好办些。
项羽的确政治智商很低,而且韩信也不可能帮项羽,他本就是气不过项羽才走的,到最后也是刘邦重用了他,加上他自己本身的道德观念,也不可能突然间就想要背叛文刘邦去当什么皇帝。所以从历史唯物的角度看,项羽是被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打败,这种理想主义是对春秋战国最后的幻想,理念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历史的车轮会做出筛选,也就是说即便这次项羽打败了刘邦,那一定也会有下一个刘邦打败项而称帝,从而推动制度的变革。
我承认我还是比较认可历史必然性的存在,刘邦手下有张良和韩信,项羽这边只有虞姬,楚汉之争,两方都已经约定楚河汉界了,也就是差不多已经协议和平了。但刘邦突然裂东土分王,用项羽的土地做质押来撬动军事杠杆。这个关键作用是很厉害的,但项羽却没有想到使用同等手段,分关中汉中以调动诸侯王的积极性,这种策略失败
非常可惜。
当年秦军争战天下,第一大外交策略就是破坏齐楚联盟,拉拢齐国。而项羽却自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齐楚大战中,自断联盟。不论是田齐,还是韩(信)齐。始终不能建立齐楚联盟。两线作战,不可能不败的。刘邦从广陵进,韩信从陈下进。最终楚国失败了,然而,项羽就真没有机会守住楚国?韩信不可劝说并不是韩信很忠诚,而是劝
说的人太蠢,走直线诱惑太小。不过是许以利害,利不足而害未显。
项羽评价韩信自然不会动心,然如果说客使用韩信手下的人逛事,然后白于刘邦,使得刘邦韩信双疑虑(刘邦这么坑过范曾)。然后许以重利,韩信不但可以得到齐国,还可以得到赵国(齐赵本将军所破,王之当无不可)。约定项羽得汉中,韩信得齐赵,关中再分三诸侯王,如此布局,
天下分裂至少还有个60年,项羽也可以慢慢老死了。总之,把韩信决定的偶然性,当成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