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只能做乱世的配角。
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钜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四年的楚汉相争在垓下之围时本预言着传奇的陨灭,但项羽却在这终点又舞出了眩目的光华,只是这个终点注定成为楚人的遗憾。霸王别姬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四面楚歌,重重之围,项羽在诸侯的眼皮下率众突围,也只有项羽才有这份胆气。二十八骑的东城决战,尽显英雄霸气,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负,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却没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所有的霸气,若非如此,那一天的夕阳也必将是血染的。
乌江流水,历史在那里留下最耀目的一笔,也留下项羽的遗憾。
刘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么雄才大略,但正是这个人率领一班豪杰推翻暴秦,打败大英雄项羽并建立大汉帝国。
司马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刘邦的根据。首先是君命天授。二是善于用人。三是抚百姓。
刘邦有识人的能力,知道哪些是人杰,哪些是庸才,然后才能量才而用,《史记》曰:“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这也应算是一项重要的领导才能。项羽就不行,不能识人,所以陈平和韩信之类就全部跑掉了。
社会并不缺有才干的人,像项羽、韩信、张良、陈平等,但却缺少能将他们的才干合理组织和发挥出来的人,而刘邦恰好具有这一长处,因此他成功了。
《淮阴侯列传》中的主要篇幅都是歌颂了他的军事才干,他不同于后面讲的樊郦滕灌四人,这些人都是刘邦的班底,是刘邦最得力,最信任的部下,而韩信则是一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他最初只是一名蹭吃蹭喝的小混混,一次面对一名青年的当中侮辱,韩信没有像杨志那样拔刀刺死他,而是在反复权衡下承受了“胯下之辱”,正是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才成就了日后韩信的大将之才。在天下大乱之时,他仗剑从军,没有得到赏识,于是韩信负气出走,萧何意识到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月下追韩信,刘邦就依萧何之意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于是为刘邦分析了三秦的形势,帮刘邦给各将领们部署了攻击目标,然后他就开始发挥他的军事才华。
但他却居功自傲。他在被从楚王降为淮阴侯后,又心有怨恨,愤愤不平。樊哙既是贵戚又是开国功臣,迎接韩信时行跪拜礼,自称臣,而韩信却傲慢地不屑与他为伍,最终他的谋反计划失败,被吕后杀死于长乐宫中。
项羽评价韩信最后的悲剧是他的自负,他的不谦让所造成的。幻想着割地封王的美景,却没意识到刘邦只是在利用自己,最后的结局确实为人感到惋惜。
吕不韦是阳翟人,从事的职业是商人,乃是当地有名的大贾。在这里要分清一点:在古代,商和贾是有区别的。所谓“行曰商,处曰贾”,四处奔走的才叫商,而坐地开店的就称为贾了。吕不韦正是有着数千金家资、店铺门面的大贾。
金钱对他来说已经是足够多了,再多的钱除了留给后世子孙外,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打动吕不韦那颗蠢蠢欲动、充满野望的心。而身为商人带来的讯息优势,让这位阳翟的大贾对天下大势了然于心,同时对于某些别人并不在意的细微之处也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见地。
此时千里之遥的秦国面临着一个现在看来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国家的继承人将来究竟由谁来担当?秦昭王尚在位,但他的继承人却已经中途换人。昭王四十年,太子不幸光荣嗝屁,死太子的弟弟,安国君(即后来的孝文王)成了太子。看起来这一切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成为了太子的安国君却有着和千年后的一代帝王康熙同样的麻烦:如何从二十多个儿子中间挑选出合适的继承人?可安国君的烦恼恰恰也就出在这位备受他宠爱的华阳夫人身上:她居然生不出孩子,膝下无子。这麻烦就大了。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弟弟和,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给子楚打好招牌,
先从华阳夫人身边慢慢的开始攻占她的心。
久而久之,吕不韦和华阳夫人越混越熟,并让华阳夫人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太子。安国君自然是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子楚,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嫡子之位,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眼红发赤!后人赞曰:不韦钓奇,委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
汉武帝自幼熟读《五经》,非常有才华,不过他更爱贤人,注重选择治国人才.汉武帝曾如此下诏曰:"要立非常功勋,必须要有非常人才。有些马难以驾御,但能日行千里;有些人常被俗人议论,但能建立功勋.所以,对掀翻车子的马,放荡不羁的人,关键在于驾御得宜而已."
汉武帝是一个仁君,这应该是正确的.。汉武帝16岁亲政,在位54年,将西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呈现出勃勃生机。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使国家更兴盛,更强大,汉武帝对财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首先改革币制,禁止私铸,其次盐铁酒,尽归官营,再次实行均输,平准政策,最后增设算缗,征收商税.汉武帝的这些财政政策,根本的目的便是增加财政收入, 促进经济发展,自然弊端是不免的,不过在此顺带而过,不做赘述。
尽管汉武帝政绩斐然,历史评价极高,但毕竟“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汉武帝也有不少方面是被后人所不齿的。
汉武帝爱奢,这与汉高祖之节俭形成鲜明对比。刘邦四异马从驾,彻则八青骢驹以驶;刘邦布服麻衣,粗茶淡饭,彻则罗裳纱裙,山珍海味;刘邦居处于木宫之中,彻则生活在玉殿之内******这些对比尽管有些过甚,但却十分清楚地描画出汉武帝之奢华。
1
一月二月三月
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