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系列飞船的⼤事件
  ⾃然科学是关于⾃然界的物质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把⾃然界划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层次,分门别类地研究各个领域或层次的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形成各科的系统知识,以此构成整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
  ⾃然科学是⼈类认识⾃然的智慧结晶,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以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构成其理论体系。⾃然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它是⼀种社会意识形式,但不同于⽂学、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意识形式。它所反映的是关于⾃然界的物质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真理,具有超民族性、超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由谁来研究、掌握、运⽤⾃然科学,往往带上阶级的烙印。⾃然科学不是社会上层建筑,⽽是⽣产⼒,是知识形态的⽣产⼒,通过教育和技术发明等途径可转⼊⽣产⼒的三个要素,并⼊⽣产过程,成为直接的⽣产⼒;随着⽣产⽔平的提⾼,⾃然科学的因素在⽣产⼒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第⼀⽣产⼒”;⾃然科学推动⽣产⼒的发展最终引起⽣产关系的变⾰,导致社会⾰命,成为最⾼意义上的⾰命⼒量。⼈类的科学活动源于⽣产实践,⾃然科学的发⽣和发展的根本动⼒是社会⽣产,同时受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以及⾃然科学内部⽭盾运动的制约。⽤运载⽕箭发射航天器,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有年份、⽉份、⽇期和时刻的选择。⽐如,哈雷彗星以76年为周期回归,哈雷彗星探测器应选在其⾯向太阳的⼏个连续年份中发射;⽕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为780天,⽕星探测器应在⽕星与地球会合前后连续的⼏个⽉份中发射;有些航天器必须在某个⽉内连续的⼏天
中发射;由于⼯作条件和轨道要求,以及⽓象的限制,有些航天器必须在某⽇内某个时刻到另⼀个时刻内发射。这种允许航天器发射的时间范围,叫作发射窗⼝。
  1999年11⽉20⽇,我国第⼀艘宇宙飞船——“神⾈”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由新型长征运载⽕箭发射升空,次⽇在内蒙古⾃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号飞船发射试验⾸次采⽤了在技术⼚房对飞船、⽕箭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发射场,进⾏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次投⼊使⽤。飞船在轨运⾏期间,多个地⾯测控站和分布于公海的4
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了⼀系列科学试验。
  “神⾈”⼆号飞船于2001年1⽉1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发射升空,在轨运⾏7天后成功返回地⾯。“神⾈”⼆号是我国第⼀艘正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技术状态与载⼈飞船基本⼀致,并⾸次进⾏了微重⼒环境下的空间⽣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2002年3⽉25⽇,酒泉卫星发射中⼼成功发射“神⾈”三号飞船。飞船搭载了⼈体代谢模拟装置、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液循环系统中的⼼跳、⾎压、耗氧及产⽣热量
等多种太空⽣活的重要⽣理活动参数。飞船上安装了逃逸系统,若⽕箭发射和升空阶段出现意外故障,可确保航天员的⽣命安全。
  “神⾈”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了180多天,环绕地球飞⾏2821圈,成功进⾏了⼀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在低轨飞⾏器的轨道衰变规律、陨落分析、燃料最优分配、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等⽅⾯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将来把我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时间2002年12⽉30⽇零时40分,“神⾈”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由长征⼆号F运载⽕箭发射升空。飞船已按计划进⼊预定轨道。
神舟飞船的资料  据中国载⼈航天⼯程有关负责⼈介绍,发射前,我国预备航天员曾进⼊飞船进⾏了实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