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传文言文翻译|《司马朗》原文及译文
《司马朗》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
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
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
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
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切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
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
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
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
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
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愿明公监观往事,少加三思,即荣
名并于日月,伊、周不足侔也。”卓曰:“吾亦悟之,卿言有意!”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
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
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
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惧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
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
时岁大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时,民有徙充都内者,后
县调当作船,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其见爱如此,迁元
城令,人为丞相主簿。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
郡国无蒐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
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
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
保志总一朗 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
意也。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
后觌等败,时人服焉。钟繇、王粲著论云:“非圣人不能致太平。”朗以为“伊、颜之徒虽非圣人,使得数世相承,太平可致,”建安
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遣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州人追
思之。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
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翻译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时称字而没有称名,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
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
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
了年龄,便盘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
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
这不符合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后来关东一带
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
迁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
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
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
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
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边境一带的山民果然发生动乱,往内地迁徙,很
多人遭到贼寇的洗劫。
这时候,董卓强迫皇帝迁都长安,他自己却因而得以留在都城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官居治书御史,照理应当随皇帝同往长安。由于
全国到处都不太平,就让司马朗带着家眷先回乡。于是有人报告说司
马朗要逃跑,抓住他来见董卓。董卓对他说:“您与我死去的儿子同岁,可是您却几乎大大地辜负了我。”司马朗回答说:“明公您凭着
崇高的德行,在灾荒兵乱交加的年月,能够为国家清除大批的乱臣贼子,推举大量的贤士,这真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使国家得到大治。您的
威望品德因此更加崇高,功勋业绩也因而更加卓著。但是现在兵燹一
天比一天严重,各州郡人心惶惶,城郊境内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抛
弃了居室产业,四处流亡藏匿。尽管四边的城门都设置了关卡,用重
刑杀戮来惩罚逃亡的人,仍然禁止不住这股逃难的势头。这就是我所
以忧郁不舒的原因。希望明公您能洞察借鉴过去的历史,稍稍考虑一下。那么您的光辉业绩就将与日月同辉,连伊尹、周公也难和您比肩。”董卓说:“我也明白这个道理,您的话很有意义。”
司马朗知道董卓一定会败亡,便贿赂董卓身边的办事官员,偷偷地回到家乡。回到温县之后,司马朗又向乡中父老长辈们建议,河
内郡与京城相邻,董卓与关东起兵雄之间的战火一定会波及于此,这里将会成为乱世战乱频繁之地。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先到黎阳
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是父老长辈们
都恋旧,不愿意跟随司马朗离乡背井,只有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
一起前往。数月之后,关东诸州郡起兵数十万人,大军都聚集在荥
阳及河内郡,雄们因各怀鬼胎,所以难以统一行动,因此有些士
兵便劫掠当地百姓,造成人民的死伤超过半数以上。之后关东联军
解散,曹操担任兖州刺史后与夺取其地盘的吕布在濮阳相对峙,司
马朗才带着家属回到温县,当年发生饥荒,人民相食,司马朗收留
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
而家业凋零。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
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
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
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建
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
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
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司马朗
死前吩咐薄葬,州里人都很思念他。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封其子司
马遗为昌武亭侯,管理百户人家。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
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