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醉拳》观后感
电影《醉拳》观后感1
  成龙的动作片里搞笑成分很多,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样。最新的《天将雄狮》还没来得及看,想来应该也是没差的,可惜评分很低,难道是受到了坑爹儿子的影响吗?
  言归正传。《醉拳1》和《醉拳3》伴随我走过了小学岁月。那时候家里没有有线电视,看电影基本靠VCD。后来安了锅盖,可以经常看港台电影,感觉那么多没什么名气的影片都相当精彩。后来锅盖被光腚菊和谐了,不过没关系,有了网络,还怕不到种子吗?
  成龙片子里的很多笑料就像传统相声一样,落差很大让人瞬间爆笑。譬如他在菜市场调戏的陌生少女居然是自己的表妹,自己在酒店受困救自己的居然是自己避之不及的师父苏花子。更兼他那夸张的表演手段,假装落枕被揭穿,一个马步把裤裆裂开了,都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瞬间。好看的搞笑电影
  醉拳要喝醉才能发挥威力,不醉时根本不行。所以师徒二人喝不到酒的时候被人打的落荒而逃,但是黄飞鸿喝到了好酒之后,却能打败比自己武功强硬的高手,救出深陷危难的父亲。比
起《醉拳1》的点题,《醉拳3》除了搞笑之外基本上不剩下什么了。
  电影《醉拳》观后感2
  在李小龙之后,功夫片出现了迷茫以及粗制滥造,袁和平和成龙的几部电影,打开了谐趣功夫片的新路线……很明显,袁和平的影片和刘家良是一脉相承,他强化了人物对战,且是过于强化,电影语言相对简单,大量的长镜头是对战变得冗长,好在袁和平是武术指导出身,他将对战加入了大量杂耍和创意,利用生活道具,使长时间的对战不再枯燥,同时,人物本身也携带了喜剧因素,是对战乃至整部影片和喜剧片进行了融合……这又带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袁和平的这几部电影毫无深度,来来去去都毫无由来,黄飞鸿是主人公,但只是符号化的存在,和黄系列丝毫沾染不上,不存在民族主义……影片的主人公是亦正亦邪的年轻小人物,他们要颠覆父权,却又归顺于父权,他们自身不完美,需要借助外力强大,然而最终仍然是为了父权而存在,78年--结束不久,这又何尝不是香港这个他者对大陆和英国二者之间游移的写照呢……自李小龙后,功夫片开始赤裸上身,这是明显的模仿,很快,人们便忘了袁和平,只记得醉拳的成龙,演员开始对电影定义,成龙也成为了功夫新标签……而另外一支的武侠片的代表徐克,受新浪潮影响,再多年后才名扬……
  电影《醉拳》观后感3
  看老派的功夫电影,最有趣的,就是它家的配音,每挥一拳,就“虎虎”作响,每打中一下就“辟辟”一声,刀剑相交则“铿铿”叫唤。这些配音,在新式功夫片中,基本只有刀剑被保留了,或许连导演都觉得,挥拳不总是虎虎生威的,毕竟有点假。
  但我却很怀念这“虎虎”声。
  老派功夫片中,讲究招招到肉,虽然看上去不是真的,但毕竟每一招每一式,都要做到有板有眼,让观众觉得这是两个高人之间的过招。而武术的设计,则相对传统。剧情方面,相对比较简单和单一,时代多是清朝以前,背景也多为郊外场景,似乎更像传统武侠片的天人合一思路。
  1978年的《醉拳1》,故事逻辑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一个三脚猫功夫到处惹事生非的孩子,在苏花子的的调教下,学好了功夫,不仅报了胯下之辱,还救了被追杀的爹。就这么简单的故事背景,穿插着代表成龙风格的幽默桥段,就构成了一部110分钟的电影。(这种幽默桥段在他后来的电影中被大量复制,甚至是拙劣地复制,成为Jacky Chen的特有标志,但却有点
迷失了功夫的焦点,变成搞笑模式,不像在旧功夫的本片中,作为辅助和点缀,来得恰到好处。)背景铺垫在清朝的末期,主场景在客栈和郊外,这些都符合上述旧功夫片的思维框架。
  总之:主线简单,招式实打,是旧功夫片的特点,也是那个虎虎生威时代让人怀念的地方。
  而反观近代的新式武侠片,城市背景则大为突出。如1994年的《醉拳2》,设定为民国背景,开场就是新式火车,而在打斗场面中,因为新场景,新科技,有了很多创新的设计,引入城市工厂背景,可以用上械,钢铁,沙包等旧武侠不可能出现的道具,并自创了诸如裂竹等武器。在设备方面就已经开始让人眼花缭乱。然而,武打的设计,更多地围绕这些渐欲迷人眼的道具转,而招数越来越花哨,在工厂区上串下跳,入火坑,喷火焰,看上去观赏性提高了许多。然而,人物对打中,有板有眼的功夫成分越来越少,往往打了几下就被新道具抢了风头,或者招数凌乱了。
  然而,新功夫片的主题,人设,剧情,往往比旧功夫片成熟和复杂得多。还是以《醉拳2》为例,片中架构了抢救国宝的宏大主题,并且涉及外国使领馆压榨劳工等近代话题,这也跟那个时代背景变得纷繁复杂有关。在人设上,初见清末武状元, 后与卖鱼仔较量,但这些都
不是诸如《醉拳1》中与几个对手零散的过招碰面,而都与后续剧情相关联,整个人物联系的构架更加紧密。剧情方面,从跳火车追逐,到城内与反派交手,到夜闯领事馆失败,再到最终工厂救国宝,这些剧情线路,都远比《醉拳1》复杂许多,而且同样地,整条线索更加衔接紧密。当然,在《醉拳2》中,虽然时隔16年,但主角成龙的幽默打斗风格,几乎没有改变,只是如上所述,依靠新道具、新招式变了个模样罢了。
  不过,问题是,主题、剧情、道具,真的是功夫片最重要的因素么?我想不是的。功夫片最重要的,一是“侠气”,见义勇为,除暴安良,这在1、2两部都有体现。二是,武术的展示,在这点上,或许剧情单一,花哨较少,招数有板有眼的旧功夫片,更能吸引观众。我还是挺喜欢那种每挥一拳,就“虎虎”作响的片子。
  电影《醉拳》观后感4
  电影讲述黄飞鸿拜师学习醉拳的故事。黄飞鸿在父亲开设的武馆学习武术,但他因为在街头与同门喝酒时打赌、进而调戏本是亲戚的一个女孩,遭到父亲责罚。黄飞鸿不好好接受惩罚被父亲发现,因此父亲决定请一个名师教育他。黄飞鸿知道后,害怕的逃走了。逃跑的路上黄飞鸿吃了一顿霸王餐,遭到店里的人毒打,一个叫花子出手相救。这个叫花子正是父亲
请来的高手,于是叫花子捉住黄飞鸿,两人成为师徒,天天让黄飞鸿习武。黄飞鸿不愿好好学习,经常偷懒,一次在练习舀水时他还成功的逃走了。为了逃跑黄飞鸿的衣服被弄湿,他烤干衣服时来了一个杀手。因为黄飞鸿占了杀手的位置,两人话不投机,于是大战一番。黄飞鸿不是对手输得很惨,为了逃走黄飞鸿按杀手说的钻过了他的裆下。就这样,黄飞鸿开始认真习武,他此时知道功夫不济要被人欺负。一次,师徒二人逛集市遇到一个地痞,黄飞鸿出手几下就制伏他。几天后,地痞来帮手复仇,这时的师傅因为没有喝酒败下阵来,两人只好躲起来。其实黄飞鸿已经去打酒,只不过他掺了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师傅开始教授他的绝招“醉拳”。黄飞鸿小有所成后,他打败了前几天曾经将他们师徒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复仇帮手,但回家时发现师傅已经离开,让黄飞鸿自行修习武功。与此同时,黄飞鸿父亲为了百姓与另一个地主发生摩擦,地主为了达到目的请来职业杀手要他杀死黄飞鸿父亲。最后,黄飞鸿及时赶到,与那个欺负过他的杀手大战十几个回合将他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