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战国策•秦攻宜阳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①日:“子以为何如? ”对日:“宜阳必拔也。”君日: “侃侃怎么读宜阳城方公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②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 秦必无功”对日:“甘茂③,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④也;无功,则 削迹于秦。秦王不听臣父兄之义面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日拔。“ 君日:“子为寡人谋,且奈何? ”对日:“君谓景翠日:'公爵为执圭⑤,官为柱 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 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拨宜阳,景翠 ⑥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⑦,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 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烛之式)夜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簿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信公三十年》)
【注】①赵累:战国时期周王大臣。②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 仲。③甘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④周公旦:姬旦,周文王之子。⑤主:古代贵 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⑥景翠:战国中 期楚国贵族将领。⑦煮枣:古邑名,战国魏地。
10.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A .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 而救之/秦必无功/
B.宜阳城方八里材/±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 而救之/秦必无功/
C .宜阳城方八里材/±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 而救之秦/必无功/
D.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 而救之秦/必无功/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据守
B.度,然后知长短    度:估计
C.避效煮枣    效:献出
D.而德东周    德:感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 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 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C.《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以战国时期策 士的游说活动为主要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 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 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王不听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4分)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译文:
14.在评价烛之武时,有人称赞他是“辩士”“勇士”“志士”,请结合课文 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解析】
15.A
解析:“宜阳城方八里”是“宜阳方圆八里”的意思,“八里”之后应该断开, 排除BC; “临山而救之”的“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宜阳”,所以“之”之 后应断开,由此排除CDo这句话的意思是:宜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士兵 十万,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 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
16. B;解析:度应为“丈量”的意思。
17. B;解析:不是赵累直接劝说景翠,而是给周君的建议。
18. (1)秦王不听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宜阳不被攻取,秦王 会以此事为耻。(义:同“议”,建议。拔:攻取。宜阳不拔,被动句(宾语前置 句)。耻:以    为耻。)
(2)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外交使者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    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乏困:
缺少的资粮。)
19.烛之武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一名勇于担当、直入敌营的勇 土,更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①他是一位辩土。烛之武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一字未提郑国的 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先引导秦伯认识到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然后承诺 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既可使对方感兴趣进而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 严。最后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 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
②他仍是一名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作为一个 不被重用的文官,烛之武“夜缝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 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③他还是一位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 以至于用“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 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 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三个角度各1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
【材料-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 ” 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 士兵十万,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 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J 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客居异乡(秦国),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 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在秦国就会销声匿迹。秦王(秦 武王)不听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宜阳不被攻取,秦王会以此事为 耻。所以我说能够攻下宜阳。”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 ” 赵累回答说:“请您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达到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上柱国, 即使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但如果不取胜,就必定是死罪。不如避开 秦兵援助宜阳。(等秦国攻下宜阳),你再出兵,秦国担心你趁他疲惫时进攻他, 就一定会拿出宝物贿赂你,公仲认为(慕:思,估计)你是为了他韩国去攻打秦 国,也一定会拿出所有宝物送给你。”“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果真出兵了。 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贵重的宝物。景翠从秦国得到了煮 枣城,从韩国得到了宝物,因而感激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