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五篇
大家好,我是芝麻的贾方昆!首先感谢中心校领导能给我这么
一个时机和大家交流读书体会。我发言的题目是《优秀小学语文教
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书心得。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
知道的事情。在读了窦桂梅的著作《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
的7件事》后,我内心深受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窦老
师除了自身的天资聪明外,也曾付出了很多的艰辛与努力!她的成
长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寒来。
这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七方
面加以统领。分为七个篇章
第一篇章:认识语文的本质;
第二篇章: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第三篇章:读书,我们必须的
侃侃怎么读
第四篇章: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第五篇章: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第六篇章: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第七篇章: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我想重点谈一下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篇章
首先是第二局部: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文章谈了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发言,而也
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挖苦的。还有的
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
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
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
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
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
学生的声音。
然后是第四局部: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
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
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
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
了文章,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可教的;回望自己
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
开水,索然无味,却又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窦老师的"拥有面对文
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
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着作者叶绍翁
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
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
再跟着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
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困难的开始,把教师
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
的阅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
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能带着对教材
的独特理解进入的觉醒呢?
手捧教科书,为自己,更为学生,我们必须怀着虔诚而又审慎
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
动索取文字里的宏大财富。拿到教材我们首先要将教材置于广袤的
林子。在如何解读教材?这个问题上窦老师提出了教材解读四问。第一,文本终究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阐述的非常清楚,让我受益匪浅。解读
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须积蓄力量攀登。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的心态去阅读窦
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
深入书中,越是觉察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
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
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对照窦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缺乏,同时也明白
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
我愿意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
这就是我的一点读书感想,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的广阔同仁们:
大家好!为期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师成长”读书活动已拉下帷幕。今天我要谈的主题是《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多读书,做一
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
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开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
当代这样一个开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
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
成死水。一个教师的知识不随着时代的开展而不断的更新,他的知
识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无用。在科技开展一日千里的当今社会,一
根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设备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教师传,
学生受的传统教学理念早已陈旧,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
知识,常教常新。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然而教师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繁重的工作负担限制了读书的
自主性,因此,现在一提到学习,很多教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太忙了,一天到晚备课、改作业、学生谈话、还要应付这检查、那检查,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书。!”在这种有读书念头,无读书主
动性的情况下,县教研室开展的读书活动犹如一场及时,唤起了读
书的热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读书习惯在全县教育界蔚然
成风。
为了响应县教研室的号召,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镇中心校扎
实有序的展开了读书活动。回首这学期的读书学习过程,我感受着
读书带给我的希望;领略着读书带给我的激情;品味着读书带给我
的喜悦。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
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书中每一条谈
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
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
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我所教的有个男生小韩,说起他的成绩那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提起数理化他眉飞舞,侃侃而谈;提起文科却垂头丧气,
寡言少语。在初三面临考学这个特殊时期,像他这种严重偏科的学
生将没有悬念的与平价生无缘,可怜的语文根底知识和长期以来的
学习习惯使他谈"文"变,更别说兴趣了,这曾经使我一筹莫展,几次想放弃他,然而读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却让我改变了这
种观点。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
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
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
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
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作为一位老师,我非常希望在自
己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对语文更感兴趣一些,学习更积极主动一些,
学习热情更高涨一些,我想这是我追求的目标,但如何才能把课上
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吸引人呢?兴趣的源泉在哪儿呢?在《给教
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兴趣的
秘密何在”,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
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
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
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的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扶植和稳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种愿望。于是在教授《威尼斯商人》这篇戏剧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这个戏剧片段,同学们被戏剧的丰富的舞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