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时期的文学打到高峰的中世纪文学有哪些 主要类型有几种
民族英雄有哪些
本文导读:
  中世纪的文学主要表现为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此外,城市文学也已产生。这样,加上早期就已出现的教会文学,就形成了中世纪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在中世纪繁荣期的文学中,宗教文学依然用拉丁语写作,世俗性文学则是用民族语言写成的,这样,文学语言和学术语言区分开来,为近代欧洲各国文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拉丁文学作品多是宗教赞美诗和描写基督与圣徒生活的戏剧。例如,圣徒托马斯·阿奎那写的一首赞美诗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典型:“我用自己的语言歌唱救世主的光荣,他的肉在圣礼中受人们的赞美;他的血是无价之宝,我们不朽的主流了他的想,一个高贵的母体孕育了他,他生下来就注定是为了拯救这个世界。”

  英雄史诗是在早期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它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根据,经过民间的不断流传和充实,最后由文人加工整理而定型。中世纪繁荣期史诗歌颂的英雄已经不同于早期。一般来说,他们的荣誉观念和英勇行为源于对祖国和君主的忠诚,反映了国家上升时期爱国英雄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
  史诗中也经常塑造贤明君主的英雄形象,他们坚韧刚毅,制服封建叛乱,代表着强大的国家力量。由于基督教的信仰的影响,英雄们的爱国行为也往往表现为反击异教徒的斗争。中世纪繁荣期英雄史诗的著名作品有: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熙德之歌》反映的是西班牙人民为反抗阿拉伯人的侵略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熙德是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典型,其原型为西班牙的民族英雄罗德里戈。史诗塑造了一位忠君、爱国、善战、勇猛、宽厚、仁慈的英雄,寄托了西班牙人民的理想。史诗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接近近代艺术的风格。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的英雄史诗。全长于4002行,共291节,大约成诗于1080年左右。它描写的是封建臣仆对领主的忠心,表达了基督徒对信仰的虔诚。中心情节是查理曼大帝的忠实将领,也是他的外甥罗兰勇士,在远征西班牙的过程中,由于其继父甘尼伦因惜命卖国而遭到敌军重重围困,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他在弥留之际,仍在怀念着故乡法兰西、同族战友和查理曼大帝,体现出对国王和祖国的
热爱与忠诚。查理曼大帝也是贯穿全诗的中心人物,被视为封建王国统一和兴旺的象征,他崇高卓越,若有神助。甘尼伦出身高贵,但却灵魂丑陋,对这个民族败类的批判进一步深化了爱国主义主题。史诗对人物形象和心理世界的刻画深刻准确,奇特的想像和夸张、拟人、对比的手法,营造了奇异的氛围和浪漫的彩,达到了当时艺术的高峰。

  《尼伯龙根之歌》是德意志史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被称为“德意志的伊利亚特”。它的内容源远流长,开始于民族大迁徙时代。经过长期的流传加工,直至在1200年前后它才真正定型。史诗结构庞大,全长9516行,共39歌,由北欧神话、一定的历史根据和英雄传说混合而成,其中心情节是争夺尼伯龙根宝物。
  与《熙德之歌》和《罗兰之歌》所反映的为国王和国家而奋斗的英雄精神不同,《尼伯龙根之歌》所揭示的,更多的则是尔虞我诈的残杀和虚伪丑恶的世相,实际上反映了12至13世纪处于封建诸侯割据、四分五裂状态下的日耳曼民族的社会现实及其思想道德观念。
  骑士文学也是在当时非常盛行的一种文学,主要表达了当时骑士阶层的观念、精神及理想。

  随着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文化也在逐步形成,进入12世纪以后,市民创作的文艺作品即城市文学开始发展起来,它成为继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而起的中世纪第四类文学形态。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市民的世俗思想感情,带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具有浓
厚的现实主义彩。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多采用讽刺手法,也常运用隐喻、寓意、象征手法,风格清新、活泼、生动。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愚蠢和贪婪,歌颂市民的机智和勇敢。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寓言诗,此外还有抒情诗、散文、戏剧等。
  中世纪城市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它是一种讽刺叙事诗。大约产生于12世纪初,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很多人的反复加工,至14世纪末,已经成为10万行以上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场景宏大,寓意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内容深刻,独具风采。

  列那狐的故事系列包括四部:《列那狐传奇》、《列那狐加冕》、《新列那狐》、《冒充的
列那狐》。在描写的动物故事中,表演着人类社会的活剧,形形的动物代表着社会的各个阶层及其各种人的个性。从中可以看到法国社会的巨幅画卷,同时也是生动有趣的童话作品,是法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此外,意大利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是城市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