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补 充 学 习 资 料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1840年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他们需要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内因是清朝的腐朽落后: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土地高度集中;政治上腐败日益暴露(乾隆后期开始),阶级矛盾激化;思想上闭目塞听,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直接原因是英国的走私,导火线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领导人是林则徐。英国对中国进行走私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直接原因是扭转贸易逆差。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842年,其间,英军侵占香港岛是在1841年,中国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有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等,显示中国人民反侵略精神的事件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有:(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第二年,英国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两个补充条约,即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定的《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可以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等。同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定的《黄埔条约》规定法国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是中国丧失国家独立和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
4、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3)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
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4)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在思想领域,
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总之,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既得利益,企图借“修约”时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发动了第二次战争。第二次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从1856年到1860年。19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民族英雄有哪些”事件共同出兵,战争爆发。美国和俄国是英法的帮凶。1858年英法联军在占领天津后,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天津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外国公使进驻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1860年,英法联军又洗劫并焚烧了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北京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准许华工出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瑷珲条约》。通过这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的是 《北京条约》,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是《北京条约》和《堪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
又通过《改订条约》 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第二次战争的影响是: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6、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为宣传拜上帝,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
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从事宗教理论建设。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转战中,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在
永安整顿建制,初步建立起政权。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定都后,太平天国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纲领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土地分配方法是:不论男女,按
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由于其空想性和缺乏的环境而无法实施。从1853——1856年,太平天国进行的三大军事行动,即北伐、西征和东征,
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失败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客观方面的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的功绩主要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 的衰落与崩溃。②肩负反外来侵略和反
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④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属于19世纪中期亚洲的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和亚洲各国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7、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在广东禁烟其间,设立译书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使广东一时“海外图说毕集”,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他还组织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州志》;战争期间他积极仿制西方战船,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主张。他的好友魏源也是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还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引导人们主义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战争后还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
8、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内部兴起了洋务运动,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洋务运动前期的旗号是自 强,后期的旗号是求 富。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第一页
筹划海防,组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
富强道路,但它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挽回了一些经济利益,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科技、教育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9、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一些行业产生;二是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三是洋务运动的诱导。伴随其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也产生了,它从一开始就具有两面性,即:有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一面。中国的无产阶级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时间)产生于外商企业,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分布比较集中,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初步发展的原因有二,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 运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了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原因有三,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二是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三是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爱国的实业家主要有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其中张謇创办的近代企业发展很快,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壮大,它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0、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是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政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根本原因)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也积极向外扩张,对日本的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或默许政策。③清无能,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由于清政府的极端腐败,李鸿章极力奉行 的政策,一味妥协退让而以失败告终。1895年4月,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①割 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
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利益,因此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白银3000万两。《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台湾人民和留在台湾的部分清军公推刘永福为领袖,领导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日军。台湾保卫战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 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11、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经济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社会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思想条件是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培养维新变法人才。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
传维新变法道理,所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 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接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在北京成立。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应诏统筹全局折》,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是保国会。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变法诏书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变法诏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因此,这次变法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但新政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标志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变法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二是主观方面,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广大人民众;三是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变法的失败表明,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