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曲《弄臣》的音乐特征
弗·朗兹·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作为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中著名的钢琴家与作曲家,其所生活的年代是正是歌剧全面繁荣并且持续寻求突破的时期。
作为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与作曲家,李斯特利用钢琴改编创造了许多知名的歌剧,不仅使得歌剧得到了深入的推广与发展,并且让人们感受到钢琴改编的艺术魅力。
一、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时代背景
(一)李斯特的生平简介
李斯特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音乐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评论家、指挥家、作曲家以及钢琴家都是人们对其的尊称。其出生于奥地利的莱丁,当时匈牙利隶属于奥匈帝国,李斯特的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父亲则是匈牙利人。其父亲是一名业务的音乐一人,在李斯特5岁的时候,其父亲就已经教会其弹钢琴,在其8岁时就已经在尝试作曲,9岁首次登台,通过贵族的赞助去维也纳求学,师从卡尔·车尔尼。
李斯特在维也纳求学的时期,其不仅向车尔尼学习钢琴弹奏,同时还向安东尼奥·萨列学习作曲。李斯特在1822年12月1日首次在维也纳国会音乐厅进行演奏,当其演奏完当时极为困难的胡梅尔、克列门蒂的作品以后,李斯特还通过观众传来的纸条要求,即兴演奏罗西尼与贝多芬的音乐,将两位音乐大师的作品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向人们展示了李斯特良好的歌剧创造力与理解力。当李斯特被巴黎音乐学院拒绝以后,其开始向帕埃尔拜师,真正开始了作曲的学习。1924年,在帕埃尔的影响与指导下,李斯特创造歌剧《唐·桑科》(S.1),这部歌剧顺利的通过了歌剧审稿委员会,是李斯特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歌剧。在1825年10月17日,《唐·桑科》在巴黎连续进行四天的上演,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尽管后来人们认为《唐·桑科》这部作品的成熟度不足,但对于当时年仅13岁的李斯特而言,《唐·桑科》已经充分证明了李斯特的才华横溢。
从钢琴家的层面来看,李斯特本身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钢琴能力使得人们尊称其为“钢琴之王”。从作曲家的层面来看,李斯特应用一种创新的模式,使得钢琴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欧洲钢琴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钢琴世界。
(二)钢琴改编曲《弄臣》的创作时代背景
李斯特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其所生活的年
代是正是歌剧全面繁荣并且持续寻求突破的时期。当时的欧洲星闪耀,涌现出许许多多极为优秀的歌剧作品,例如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茶花女》《阿依达》等,瓦格纳的《汤豪舍》,韦伯的《自由射手》等等。正是因为受到歌剧的深远影响,李斯特本身对于歌剧的执着与狂热从未衰退过。在当时社会阶层对音乐需求的影响下,李斯特创作了一系列的钢琴改编曲。例如根据梅耶贝尔的歌剧《魔鬼罗伯》中的“地狱圆舞曲”改编的钢琴曲,根据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的‘爱将死’”以及根据威尔第《弄臣》中的“四重唱”改编的钢琴曲。李斯特在自己改编创作过程中,尽量展现出自由、弹性的结构与抒情、婉转的旋律,并且加入大量的炫技成分以便迎合听众的需要。他用钢琴推动了歌剧的快速发展,促使歌剧得到了有效的推动。下文主要以《弄臣》为例,针对李斯特的钢琴歌剧改编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弄臣》的音乐结构和音乐特征分析
钢琴曲《弄臣》S.434(也可以称为《音乐会自由改编曲》Paraphrase de concert),其属于李斯特1859年依照威尔第歌剧《弄臣》(Rigoletto)当中第四幕的一首四重唱《赞美你,爱情的
女神》所改编的钢琴曲。其曾经提出过:“改编曲与原作之间的练习应当利用艺术形象来体现,无论其在于何种主观意愿,在针对原作进行加工与改编的过程中,其所进行的改编必定会与其本身的个性、精神息息相关,内容或者形式都能够体现改编水平。”李斯特在《弄臣》创造过程中,在忠于原作的先决条件下,勇于利用多种改编手法进行适当创作,扩展了原曲的内涵,表现出更为热烈、激情、彩斑斓的情绪对比,达到了与歌剧原作同样的戏剧性效果。
(一)《弄臣》的改编特点与结构分析
《弄臣》是威尔第于1851年创作的意大利语歌剧。主人公里戈莱托貌丑背驼,在宫廷里当一名阿谀献媚的弄臣。年轻潇洒的曼图亚公爵专以玩弄女性为乐,而里戈莱托常为公爵出谋划策,帮他干勾引朝臣妻女的勾当,引起人们的愤恨,大家定计对他进行报复,让他不自觉的参与诱拐自己心爱的女儿吉尔达。里戈莱托发现自己阴差阳错竟将女儿交给公爵后,决定雇杀手杀死他。当他从杀手手中接过装有尸体的口袋,以为大功已成时,忽闻公爵高歌之声,急忙打开口袋,发现里面装的是其女儿,已经危在旦夕,导致其极为痛苦。原来,这个了解行刺计
划的少女对虚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愿意代替公爵。乐曲开头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了一段前奏,音乐素材来自原作中的第二主题。
乐曲的前奏以三句主题动机及主题变奏开头,带炫技感的大量左右手交替琶音和分解和弦做铺垫,为乐曲整体情感定下基调,它体现出李斯特钢琴艺术的华丽风格,李斯特从前奏就开始注重激情与夸张,使得整段音乐充分彰显了其极为鲜明的特点。乐曲第一部分保持原作结构,这段主题旋律是公爵见到漂亮的玛德琳娜时所唱的情歌,他用温柔热情的语气唱道:“赞美你,爱情的女神,我是你忠实的仆人;你一句话就能消除我的痛苦,只有你能给我带来欢欣。快来,靠近我的胸怀,听我的心跳得多么厉害。”这段旋律流畅抒怀,悠扬婉转,富于歌唱。
著名的钢琴家(二)《弄臣》的音乐特征分析
1.旋律声部的个性化处理
从主题旋律层面来看,第一部分第17小节第四拍到第33小节当中,能够看到李斯特充分借鉴了肖邦旋律柔美、细致的特征,针对主旋律进行了修饰。在进行细致的加工之后,旋律时而
轻声叹息、时候抒怀流畅、时而悠扬婉转,给观众一份极为新鲜、细腻的感觉。原作主要目的在于表达吉尔达的痛苦、悲伤,李斯特在改编之后给予整个歌曲一种激情的感觉;原作当中里戈莱托主要在低音区域反复重复其自身的复仇,李斯特在改编之后使得里戈莱托的仇恨有所累积,最后让其完全宣泄;原作中公爵是主线,李斯特在改编以后,里戈莱托与吉尔达的情绪宣泄才是整曲的重点内容,这在结尾部分的两段吉尔达唱段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这首改编曲从头至尾都打上了李斯特的鲜明烙印。
2.钢琴技巧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站在音乐本体的层面来看,李斯特在改编的过程中,其更倾向于整体表达的可能性,使得整个歌剧能在充分彰显自身个性特征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原作的风貌。《弄臣》中李斯特使用了各种难度极高的极强来进行唱段的铺张,从这些高难度的技巧能够看出李斯特性格中的征服欲望,一呼百应是其极力追求的目标。
与此同时,李斯特非常清楚音乐才是自身追求的最终目标,任何高难度的技术仅仅只是为音
乐提供服务的一种手段。在《弄臣》当中,尽管李斯特应用各式各样高难度的改编技巧与钢琴技巧,然而其所有的技巧应用仅仅在于将原作改编成为
一种全新的音乐艺术,使得其能够用全新的形式去进行表扬,通过结合两者,更好的向观众展现原作所表达的音乐精神。
三、结语
总之,歌剧《弄臣》的钢琴改编曲不但成功将声乐作品当中单一的旋律改编为和声丰富、声势浩大、织体复杂的音响效果,同时又使得钢琴的技术领域与表现领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其在传承原作经典的同时,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钢琴艺术,钢琴本身的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详细的分析这部作品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演奏《弄臣》,同时也能使我们更加完整的理解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的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