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第三谐谑曲op.39》的演奏分析
  摘要】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9世纪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与生俱来的“亡国之痛”,用他自身的的优雅,诠释的淋漓尽致。虚弱的身体更是与他强大的内心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成就了肖邦所谱写的谐谑曲。无论是从钢琴教学,还是钢琴演奏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本文试对肖邦最具代表性的《升c小调钢琴谐谑曲op39》进行演奏分析。
        【关键词】肖邦  谐谑曲 演奏 分析
        一、作品概况著名的钢琴家
        谐谑曲是文艺复新末期, 产生于西方的音乐体裁,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翻译为“玩笑”、“戏虐”的意思,多为快速的三拍子。肖邦将谐谑曲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将谐谑曲变为了有着宏大的结构、厚重的感情基调,恢弘的音响效果,却不失激情和严肃的曲子。从情感层面上讲,肖邦的四首谐谑曲是最能表达肖邦本人内心纠结、痛苦、躁动的作品之一。肖邦非常重视谐谑曲,作品所透露的,无一不是肖邦本人的亲身经历。正是由于肖邦对祖国的崇敬,对生活的感慨成就了肖邦的谐谑曲。而这种情感在肖邦的第三谐谑曲尤为突出,他用精湛的技艺结合波兰独特的音乐特征,演变成了属于自己的谐谑曲结构及曲风。而肖邦《升c小调
谐谑曲op.39》采用了奏鸣曲形式,关于这点处理的相对自由,这也正符合了“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作曲风格。在创作时肖邦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完成的作品,因为他在当时身体虚弱,却又被滞留在马尧卡岛上,他在致冯达纳的信中说道:“请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首诙谐曲,不知何时可完成。我尚在昏昏之中,无法动笔。”直至同年夏天才完成。
二、演奏分析
               
1至24声音富有灵动性,体现手指的轻巧,注意四连音节奏的均匀弹奏,在这里力度控制较为重要,采用“弱起强收”的方式层层推进。 “f”标记的地方跨度较大,使用手臂的力量进行练习,触键集中,声音保持统一,在这里具有威风凌凌的音乐彩。25-56双手八度下行音阶,使情感变得沉重、复杂,而“ff”标记也正是说明这一点,仿佛就像潮水般汹涌的走来。这里的渐弱彰显出作品的一种复杂而沉重的情感。“p”标记的弱奏在本段不宜弹奏过快,过快的演奏速度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练习难度,所以,应当采用“慢速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科学运用踏板,声音位置统一后方可酌情加速,不能过快亦或过慢。57-103由小跳音衍生到八度,轻巧而又干净的伴奏肢体,凸显出和弦的音乐线条。106-135与25-56基本一致,但106-135的对比更加鲜明,且整体声音需要更为沉稳。


从156开始转为  D大调,富有深度情感的和弦在这里舒展开来, Meno mosso指抒情的意思,在附点二分音符位置,保持节奏稳定,确保音圆润又饱满,营造一种空灵的音乐彩。而“下行”部分,“leggierissimo”代表着主题的回音,轻盈般的跑动凸显旋律音是技术性较强,注重力度分配与控制,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手指的重心转移是技术训练中必不可少的! 192-199连接性强,弱奏能带给我们微风吹拂森林般宁静的呼吸感。200-242依旧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演奏,但不同的是,力度对比更加强调,如同圣咏叹般简单而纯粹。243开始进入主体上行,轻快的节奏加上富有弹性的声音将这一段与前面复杂而严肃的情感形成明显的不同,颗粒性跑动渐渐推向最高音,在这里技术性是比较强的,建议以慢速练习为主进行,279-287下行音阶渐渐的拉宽推进,从而进入再现段。

328开始,调性已经由 D大调转到 c小调。由328-335 “dim”的铺设使得音响由“f”到“sotto voce”进行衔接。和弦的弹奏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凸显出句子的歌唱性。336-351声音重新由“p”向“f”进行转变,且触键深度逐音递增,音逐步沉稳,附点二分音符触键沉稳、坚实有力。352-366速度与力度逐步增强,起到双管齐下的效果,让曲目的紧张感更上一层。“accel
”也是渐快的意思,当演奏到这里,力度从而更加显现出来,由“f”向“ff”进行推进,使得曲目有了转折。365-366进行拓展与延伸,367开始进入再现段,沉稳的触键能为再现段落增添不少沉重而严肃的情绪。448-529这里可视为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meno mosso”引导,第二部分则是由“柔板”引导。开头的“sostenuto”向柔和转变,整段因此奠定了轻松的感情基调。接着以抒情的方式弹奏出微风轻拂的效果,适当对比能使得音乐的沉浸感更加鲜明。
       
直到574是一个“stretto”的标记,热烈的情绪与快速的弹奏手法相辅相成,最为表现力的和弦极度上升推进,在这里“ff”、“con fuoco”、“stretto”等标记表达的情感彩,热烈而不是纯粹,复杂而不是坚定。节奏感更加的鲜明。左手的八度琶音以及手指颗粒性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和弦的推动更能凸显作品的特点。最后以  c 的回归,采用延长音的方式结束。这里有“stretto”的标记,速度相较于573更快。激昂与愤懑的感情彩流露出内心的紧张与伤痛。在“fff”的使用让结尾充满了斗志,衍射出战斗的欲望。这就好比辛弃疾的诗篇,那种亡国之痛但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悲愤。那种冲破牢笼的束缚,达到自我解脱的境界!此时,不论从情感上还是弹奏技术上都具有一定高度,最后是本曲最强有力几组和弦,伴随着饱满而富有张
力的声音结束。
【结语】《升c小调协奏曲》拥有着大胆的旋律,严谨的构思、独特的魅力。作为肖邦唯一一首采用奏鸣曲曲式结构的谐谑曲,运用到了两个不同的调性,形成对比两个主题的作用,形成了极具肖邦个人特有风格。结尾部分更是气势如虹,有一种冲破牢笼那种激昂的快感。无论从曲目本身来说,还是从肖邦对它所倾注的心血来说,都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文献:【1】(中国)梁蕊、骞舟,关于肖邦谐谑曲的创作特征分析,北方音乐【J】黑龙江:北方音乐杂志社,2019
          【2】(苏联)A·索洛甫磋夫(著),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3】(中国)刘凡,肖邦谐谑曲的传承与发展,北方音乐【J】黑龙江:北方音乐杂志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