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介绍一下民歌:
A:民歌多为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
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B:民歌的特点:
1、民歌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歌是经过人民大众的即兴创作、口传心授而逐渐发展的,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
结晶。
3、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彩
4、民歌的音乐语言洗练,形式生动灵活,篇幅短小精干,内容简明朴实,易于传唱。
C常见民歌体裁: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2四川民歌
四川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它因巴山而增,因蜀水而灵秀,更因那里的人民而充满生命力。尽管四川人旧时生活艰难困苦,但性格中却似乎天生一种幽默、诙谐和乐观,纯朴之中又有一种狡猾气息,外省以此故称四川人为“川耗子”。这一民风在四川文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川剧、清音、快板书、相书、金钱板、说笑话、谐剧等,颇为幽默,常引起观众阵阵发笑。四川方言也是如此,如今电影电视喜剧中还常插入一段四川话,妙趣横生。
山地民歌
说起四川的山地民歌,人们会有很直观的印象。四川盆地边缘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邛崃山、岷山、米仓山和大巴山兜圈子环绕而成。因为四面环山,不仅气候独特,山地民歌也因此而丰富多彩,像山歌、薅秧歌、薅草号子、薅秧锣鼓、盘歌,还有神歌以及翻杈号子等等,都是山地民歌的主要演唱形式。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歌词一般为即兴创作,题材极为广泛,看山唱山,见水唱水,歌词质朴、率直,内容多以反映劳动的欢悦、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主。山歌的音乐曲调一般具有高亢、嘹亮、简洁、爽朗、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等特点。如:《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山里人豪爽、粗犷的特点,走起路来一阵风,说起话来连珠炮,以川东为例:川东地区语言语调直白,高亢有力,唱歌时也是真挚炽烈,欢快热情,像《槐花几时开》、《妹儿多勤快》等,演唱这种风格的作品时,四川人称声音要“到堂”,意为一开始不管从声音到情绪都要全部到位,每句都要有迸发力,节奏可以自由,但音调高亢明亮,歌词密集,衬词松散,高音区真假混合时真声成分多。
四川气候变化不太大,常年基本都是山青水秀的,因此山歌的音乐与演唱不像秦腔那
男女对唱的歌曲样悲壮、苍凉,也不像“花儿”那样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四川的山地民歌曲调悠远绵长,慷慨阳刚,有很强的自娱性,但也很富于激情,一般都强调字头的喷口,句式间节奏处理特别强调乐句乐节的重音。句逗分明,节奏顿抑分明,要求声音放松,在衬词或行腔跳跃处,往往还伴有四川独有的“哈哈腔”(即花腔式的颗粒性跳跃音节)穿插其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槐花几时开》和《闹新春》以及《妹儿多勤快》等。
“薅秧歌”作为一种劳动歌曲在四川那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里,也应算作山地民歌。歌
曲的演唱有对唱、领唱与合唱等演唱形式。因为有统一劳动节奏的功能,所以它的节奏性强,多是进行速度。又因是繁重劳动中的一种娱乐,所以歌词多与劳动和生活内容有关,例如《大田薅秧排对排》,演唱时大多节奏明快,腔少词多,吐字简单明了,上下句式的演唱多,最具特的是每句收尾处大都为
下一句留一个“肩膀”(一种倾向音或气口)。
“盘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点像盘问的意思,它的叙事性强,在缺少文化和传媒的
农村地区,“盘歌”无疑成了一种口头文化的传播形式,它的歌词内容大多以一些人生经验、生活内容为主,向后人和大众传授知识与智慧以及一些生活经验等。演唱时每句的头都有几个相同的衬词,每句的尾也有衬词,高音区假声成分大(四川民歌的假声用得并不多)。
“翻杈号子”作为劳动歌曲,是四川地区晾晒谷物时,用竹杈翻打谷物脱粒时演唱
的,它也大多由领唱与合唱,上、下句等形式组成。但在合唱部分有和声,这是一般民歌中少有的。
“风俗歌”在山地民歌中也有许多种类,在婚丧嫁娶中、玩火耍灯时、逢年过节时等
都有许多生动的歌曲,长久传承,形成风俗。
在许多的宗教仪式中,“神歌”作为一种法事音乐是比较规范的,开始的内容与神无关,后来随着会唱人的增多,溶入了更多的民俗内容,成为山歌的一部分。
江河民歌
四川的地势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境内有大小河流1400余条,养育了四川独具特的江河文化。
号子(四川也称哨子)是这江河民=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不仅有组织劳动,统一节奏、缓解疲劳、保障安全的直接功用,也是活跃劳动情绪,反映大众生活的民间口头艺术。其中川江号子最具代表性。
川江号子分成平水号子、下水号子、过滩、见滩、下滩、拼命、龙船等等。都
是根据水势情形,劳动方式的要求而约定俗成的一种口传心授的口头音乐,歌词随心、随景而成,信手拈来,生动有趣。
号子的演唱富于激情,发音硬挺洪亮,音坚实,吐字清晰有力,强调字头喷口,节奏自由又在板式里,似唱似说、似说非说是一个特,每句领唱都要“挑”起来,而且每句落腔都要给和唱一个“肩膀”,即一个有倾向主音的下滑音和气口。号子有许多种类,像下水号子里又包括“抓抓号子”“壮壮号子”“蔫叭叭号子”“加强号子”等等。
丰富多彩的号子,给了许多作曲家以创作灵感。由李双江演唱的《川江号子》里,就有平水号子的影子。
四川有着丰富的水流资源,依靠河流的舟楫之利来从事运输、商贸、服务的人口众
多,以水拟人,对江而歌的民歌也很多,如《大河涨水浪沙洲》表现一个失恋女子对着大江呐喊心中的悲苦,真切感人。第一句唱词是在说中唱出来的,“大河涨水浪沙洲”除了一个“洲”字,前面几个字都是说,也可以说是喊出来的,第二、三句也是腔少字多的说唱,第四句突然几个大跨度的强音,表现了四川女子刚烈不阿、敢爱敢恨的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特。
由于便捷发达的水运交通,来来往往的商贾船只、贩夫走卒,带来了许多种类的生活方式和音乐元素,丰富了四川江河民歌的音乐形式和歌词内容,小调歌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一些风俗歌,曲牌小调歌就是这种文化的派生物。
平地民歌
四川多山,举凡平地则多为市镇,人口稠密,信息发达。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乡野路边,都会看到一间间独具四川风格的茶馆,人们坐在竹椅竹桌前,淡淡的茶香从各盖碗茶杯中溢出,弥漫在暖暖的轻风中,或三五人自摆“龙门阵”,或十数人听书品曲,像麻、辣、烫、鲜俱全的川菜一样,四川的琴、曲、歌、戏也皆是各具特。
古有两湖两广填四川,无论从数量到质量对四川的人文都是一个促进,发达的水陆交通,南来北往的商贸交流,各种文化的融入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二战期间,四川因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各类艺术人才聚集巴蜀,还成立了“歌曲改进会”等组织。当时
的曲目较多,腔体丰富,兼容东西南北,体裁以小调为主。
有了文人的参与,城市民歌的文学性和逻辑性得到加强,更由于往来人口交流,抗战时期的城市民歌溶入许多的江南小调风格,像“鲜花调”“绣荷包”“九连环”“哭五更”这种曲牌式的填词歌曲,歌词内容多为叙事或抒情,还有像“长城”调,这种从宗教的经歌演绎而成的一段体的民歌也很有代表性。但由于四川地方语言的特点是高、直、平、快,因此哪怕是江南风格的音乐,四川人唱来也多了几分高亢与明快。
川西是蜀文化的发祥地,因地势平坦,沃野纵横,历来是富饶丰产的大粮仓,生活富裕,文化发达。所以川西人说话办事自有一股稳重劲,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字头漫长,字尾下滑,尤其是川西女人说话总让其他川人觉得“嗲”,因此川西地区的音乐大多更抒情、优美,总有一种甜蜜的味道。
巴蜀城市民歌小曲与农村的山歌小调又有着不可隔断的共生关联。像《庄稼佬》、《梧桐树儿青》等在城市与农村地区的演唱很近似。许多平地小曲的演唱都有其通俗性的特点,只是平地城市民歌的衬词俗语更少,语言更统一,演唱时更注重旋律性和节奏的规范性,而且四川的平地民歌,由于节奏明快,易于上口,所以伴奏中多有打击乐,大多以竹片、竹书、竹筒等击之,声音清脆,节奏感强,也易于观众附和和传唱。
赏析《康定情歌》:康传定情歌是流传于四川西部高原康定地区的优秀民歌。抗日战
争初期,戴爱莲到康定地区宣传抗日救国是搜集到这首民歌,歌曲原名叫《跑马溜溜的山上》,回到内地后,她加工,就成了现在的《康定情歌》。这首民歌以青年男女炽热相爱、追求自由幸福为内容,坦诚直抒,言简意赅。旋律优美流畅,朗朗上口。由一上两下三个乐句组成单乐段,分节歌形式。可以独唱,也可以男女对唱。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羽调式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合头换尾”,旋律在中、高音区流动,情绪明快热烈。第三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在低音区回荡,感情委婉而甜蜜。
赏析《太阳出来喜洋洋》:它是流传于四川东部的矮腔山歌。所谓“矮腔”上个是指曲调优美柔和,音域不宽,较少使用大跳音程,节奏较规律,词曲结合多为一字对一音,
结构短小,很少有拖腔,多用真声演唱的山歌。这首山歌是孩子们上山砍柴的唱得,表现孩子们的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语言淳朴简练。其中“啰儿”和模仿锣鼓声“郎郎扯光扯”衬词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有五段歌词,每段两句,歌词一、二段用“香常”韵辙,三至五段改用“开头”韵辙。
赏析《黄杨扁担》:流行于四川秀山县的一首“花灯调”。它属于民歌中的小调类型。
这首传统民歌通过出门人对外地(柳州)姑娘——大、二、三不同发式的描绘,同时也表现了当地人民对外地事物的好奇心理,传达出一种热爱文化交流的生活情趣。
赏析《秀荷包》:这是流行于四川宜宾地区的传统民歌。其内容是描述一个妙龄少女,
背着爹娘给请郎秀爱情信物——“荷包”的生动情景。其曲调建立在六声音阶、宫调式上,是由上下两个对应乐句组成的曲式结构。其中“呀儿咿儿呀”“咕儿嘎”“金刚梭罗妹儿”等衬词,岁无义可解,但用四川方言的实词结合起来演唱,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情趣和表现力。而且带有积分“辣味”。实词旋律起伏大,往往唱半句就加入衬腔。在感情上具有半吐半收、羞涩的意味,是一种很独特的艺术手法。同时吧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
赏析《槐花几时开》:这首是流行于四川宜宾地区的一首“晨歌”,四川人习惯称山歌
为“晨歌”,“晨歌”也称“神歌”(在四川方言中“晨”和“神”同音)。它以描述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内容。歌词七言四句,含而不露,颇有意境。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 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著名的老一代川籍歌唱家,每到全国各大城市开独唱音乐会,都把这首家乡民歌作为“压台”曲目。往往一经开唱,不再唱一、二遍是下不了台的,可见这首经典四川民歌的无穷魅力!
PS:所有内容来源于百度和《中国民歌欣赏赏析》吴岫明著《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江明惇著
数统学院08级代益2008212102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