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学院孟菲
国贸2班A组
成员:何洪诚 刘静岚 路遥 张乃心 方晶
张楠 黄孟菲 程雅琪 朱峰 孙思露 肖雨 王钊文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三大理论观点介绍
1国际分工理论
1.含义:世界各国间的劳动分工
2.主要内容
(1) 四大阶段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3.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
      (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2.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国际分工的重要影响
3.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4.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有强制,畸形和剥削的性质和特征
3中国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1)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2)遵循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保障国家权益)
2国际价值理论
1.含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
2.主要内容
  1.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交换尺度,而国际价值是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就拥有两种价值尺度,也就是国内(别)价值和国际价值
3利用国际价值和国内价值的差异,可以使贸易双方根据差异实现互利
          (1)绝对差异
          (2)比较差异
3.中国应正确的运用国际价值理论发展对外贸易
  (1)以优换劣
  (2)遵循的原则(以中国的长远利益为基础来对外贸易)
3社会再生产理论
基本概念: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社会生产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内容:
        1.一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社会再生产要求的平衡关系
2.必须要通过对外贸易解决国内的不平衡
3.反正对外贸易可调整余缺,以长线资源换短线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福利水平
4.对外贸易在新经济的循环中,起到强有力的杠杆作用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国 际贸易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一,  深刻阐明了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既是经济全球化理论,又是揭示国际剥削的理论,是引导全球化均衡发展的思想武器。
    目前国际经济的重大问题是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与西方流行的将全球经济失衡归结于中美两个大国经济发展失衡的观点不同,作者指出,今天全球化进程的非均衡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直接导致的。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本质上不过是商品(包括服务)交换关系,而商品交换关系或交换秩序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国际价值及其运行规律问题。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既是经济全球化理论,又是剩余价值理论在国际上的延伸和应用,是揭示国际剥削的理论。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所阐明的国际价值规律,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基础和是非评价标准,也是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依据。只有建立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全球化的均衡发展。
第二,  重新定位了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在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西方国际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成本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作者认为,这三大核心理论都具有致命理论缺陷,缺乏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其中,比较成本理论暗含的劳动价值论并不彻底;相互需求论背离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要素禀赋理论公开宣称必须放弃劳动价值论。这三大核心理论都不能正确解释和回答:为什么在国
际上不等量劳动可以互相交换?为什么这种交换还互利?是否存在剥削?而马克思将其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应用于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中,不仅科学地回答了国际上的三个劳动日可以同一个劳动日相交换,而且指出在交换中双方既获利,同时又存在剥削的问题。没有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值分析,要真正建立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不可能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作者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国际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三,  明确指出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是中国制定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依据,对中国今后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任务。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虽然创立于100多年前,但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全球经济不均衡发展和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作者认为,国际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决定了一切国际法权都是表面的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表面的等价交换而事实上的剥削。只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才能以同样的劳动时间创造出同他们一样的国际价值量,进而达到真正的等价交换。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中国的社会劳动生产
率是实现贸易强国的最根本条件。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是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对于我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对中国对外开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例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针对中国面临两难选择:即国际上的升值压力和国内贬值压力,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币值不能混淆,前者是指人民币的价格,后者指人民币的价值,要减缓国内外的双重压力,实施新一轮的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是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中国如何走向贸易强国的问题上,有几个赋有新意的战略,如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新战略、“五外”和谐新战略、“两洋”新战略等五大战略。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国 际贸易理论现实意义
(一)国际分工理论
  马克思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启示我们要利用国际分工大发展的契机,加快企业改制和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加快对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力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不利的国际分工地位,就需要提高
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商品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和细化,特别是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对中国的产业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来统筹产品内不同工序间的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的分工地位。
  (二)国际价值理论
  马克思创立的国际价值理论显示着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际价值理论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论武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商品(包括服务)交换关系,国际经济秩序也就是世界市场的交换秩序。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发挥着调节、刺激、分配和分化等诸多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世界市场没有国界的限制,价值规律起作用也没有国界的限制,世界市场上交换双方要按照国际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我们现在要建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就是在国际价值规律基础上的正常的国际商品等价交换秩序。其次,国际价值理论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指路明灯。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仍然不是贸易强国。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是基于科技之上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迅速提高。第三,国际价值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重
要指针,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创新。目前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似应为:(1)区域价值问题。世界市场中的区域集团化可能使国际价值形成区域价值。(2)价值的国际间转移问题。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国际间的价值转移上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3)高科技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二战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劳动形式不断涌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值得重新研究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