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
教材简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能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人学习的精神,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复习剧本,了解剧本常识。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陆游图】他是南宋诗人陆游。不久前我们刚学过他写的一首爱国诗《示儿》【出示《示儿》】
2、“示”(板书)的意思是——(指示、告诉)他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3、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至死都念念不忘祖国统一,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同时也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爱民的人。齐背。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给儿子的诗——【出示并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读题。子聿yù是个人名,他是陆游最疼爱的小儿子。写这首诗时陆游已经77岁高龄了。在800多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夜,他想告诉儿子什么呢?读读诗就知道了,请把诗读准确,读通顺。
5、指读。齐读。【出示标号节奏的诗】
二、初步交流
诗会读了,意思理解吗?哪些字词有困难?相机板书,帮助解决。
三、逐句讲解
1、这首诗说了哪一方面的事?【板书:做学问】怎样才能读好书、做好学问呢?细细朗读,好好琢磨,做做批注。
2、指名交流:
【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板书:勤】哪儿告诉你的?(“无遗力”)“遗”意思是——(遗留、留下),【点红“无遗力”】(不遗余力),生活中有许多词语都可以表示“无遗力”的意思,有哪些?(用尽全力、全力以赴、毫无保留……)
①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的,这就是——(读第一句)
②许多成语中都体现了做学问的“勤”、不遗余力,有哪些?(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出示成语】齐读
(2)读好书、做好学问还需要什么?【板书:恒】
①哪儿告诉你的?【点红:“老始成”】“始”:才。“成”:成就。(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
②述:是的,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他就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读——(引读第2句)
③述:学知识就像造房子,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句俗语叫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指名读前两句诗(有遗力的,再读)
⑤陆游从谁身上发现这个道理的?(古人)你想到了谁?(李时珍、王羲之等)难道只有古人这样做吗?你还想到了谁?(霍金、谈迁、陈景润、茅以升等)
⑥李时珍、王羲之等古人的事例,告诉我们——(引读第前两句诗)
无数古人的事例,告诉我们——(引读第前两句诗)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引读第前两句诗)
⑦简简单单两句、共14个字告诉我们无数古人验证的道理——(引读)
※过渡:读书、做学问,除了有勤、有恒,就够了吗?还需要什么?
聿字怎么读【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板书:行】“行”就是——实践、做。
【出示】选择“躬”义:A、弯腰;B、亲自。“躬行”就是——亲自去做,亲自去实践。※为什么做学问要亲自实践?指读第1句。
①【点红“终”】:毕竟、到底。“浅”:少。句意: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少的。【板书:知】
【点红“绝”】:极、最。不是表面上的、“浅浅”地理解,而是深入地、透彻地理解,这就叫做——“绝知”。
②谁来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要亲力亲为——(引读后两句)齐读。
③读了这两句诗,我们想到了什么故事?(纸上谈兵)谁来简要地说说这个故事?指名说【出示《纸上谈兵》】
④述: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这就是——“勤”;“十年”,这就是——“恒”,最终成功了吗?结果——,可见。赵括真的读懂兵书了吗?
⑤惨痛的历史事实面前,赵括一定会长叹一声——(练读后两句)
⑥同学们,你们学习或生活中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事吗?指名交流。引读。
⑦师举例:老师身边许多人在考驾照时“理论考试”100分,这够吗?会开车了吗?实际上还需要——亲自上车学习与考试,通过“倒桩”“路考”才真正会开车。这些事例无不告诉我们——(引读后两句)
⑧学到这儿,谁能送大家几句有关实践的名言警句。指名交流。
【出示】勤奋出天才,实践出真知。……※齐读
⑨老师还疑问了:书本知识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那么是不是书本知识就不重要呢?(不是)(知行统一)看来,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明白了这点,才改名“陶行知”的。
⑩看来,(指板书)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是不仅要——(勤),而且要——(恒),还要——(知行统一)。【出示全诗】齐读全诗。
四、走近诗人
1、【出示全诗与图】寒冷的冬夜,陆游经常和儿子秉烛夜读,让我们跟随着他走进那个冬夜,走进陆游的内心:
※我小爱上读书了,读书时听不见风雨雷电,感觉不到春夏秋冬,有时连家人都视而不见。70多岁时眼睛不好了,可我仍会抄书到天亮,重病时还要捧着书鏖战。终身勤奋让我共创作了30000多首诗。因为我知道——(齐背前两句)
※46岁那年,我亲自带兵打仗,我从火热的战斗生活中汲取素材并领悟到了诗歌创作的真谛。我发现以前创作中有很多不足,所以我把上战场前的22000 多首诗彻底删除了21000多首,这成了我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从此,豪迈而悲壮成为我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我的人生写照证明了——(齐背后两句)
2、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好父亲,他会用怎样的语气用诗句告诉子聿呢?(语重心长、意味深长)※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告诉子聿吧,齐背。
3、读题。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祝福呀!难道这首诗仅仅启示了子聿吗?(还启示后人)启示了我,启示了你,启示了所有人:要成功就必须——勤、恒、知、行。
五、拓展:
1、陆游是中华历史上留下诗篇最多的伟大诗人。其中教育儿子的诗就两百多首,他们大多明白流畅,
感情真挚——你们想再读几首吗?【出示补充资料4】
2、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学习刻苦不计时日
3、呼童不至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珍惜时间读书
4、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5、示儿(闻义贵能徙):见到或知道一个人很义气很有才能要向他学习,看齐。
六、总结升华:
这就是陆游,一生孜孜不倦,一生光明磊落,他用诗,更用人格鼓舞了无数爱国志士,鞭策了无数莘莘学子,让今天我们也深受启发和教育。让我们把它工工整整地默写在本子上作为读书的座右铭,陪伴我们的一生!
七、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勤→恒
↖做学问↙
知行
八、作业:1、搜集陆游的其他诗,读读背背。
2、积累课堂学过的成语、故事、名言警句。
灯下教子,为历代称颂。晚年子孙绕膝;为诗人增添了天伦之乐。他和儿辈同吃同住,同桌写字,同窗夜读,游湖则相携,登山则相从。儿病则忧,病愈则喜;出门远送,归家远迎。愈到晚年,一教子爱子之情愈切。他通过和儿辈共同活动,不断对他们进行做人的教育。不论是戎马军营,还是闲居在家,书是他最好的伴侣,他写了很多读史、读诗的诗篇,读书一直是示儿时重要内容。半夜听到儿子读书则披衣相和,平时看见儿孙辈能写出有心得的诗,则欣然忘倦。陆游教子读书,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父亲,师、友兰者的身份,这一点,他说得很清楚。请看《示子聿》2
我钻故纸似痴蝇,汝复孳孳不少惩。父子更兼师友分。夜深常共短檠灯。
轴游诗书满腹,又兼循循善诱,教子得法,所以他的儿辈都愿意读书,以读书为乐,这应归功于陆游的言传身教。
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读书读到连每一个字也不放过,关起门来才忽然惊讶的发现自己双鬓已经斑白(秋理解为老了,人老了头发就发白)〕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北斗以南有吴侯,人物知非第二流。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平生离骚读千遍,屈沱秭归要亲见。归来落笔愈惊人,宋玉景差俱北面。玩芳亭中兰茞芳,朝回解带春昼长。爱君忧国有奇作,坐令壮观还沅湘。老夫曩亦同此趣,甚欲闲题玩芳句;无奈生涯今已别,倒壑枯楠忘岁月。
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
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的一生,始终处在民族危机极为深重的年代。“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从踏上文坛,步入仕途开始,陆游就始终如一地站在了爱国主战派一边。一生被罢免起用五次之多。根本原因在于他直言敢谏、主张抗战、为民请命的精神为统治者所不容。投降的时代,连主张抗战都成了罪名。陆游是多么希望报效祖国呀,“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所以即使是最小的八品官,他总是不放弃,他总想为国家做点事,出点力。
陆游的一生共经历了六个皇帝、十二个年号。我们难以想象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一个朝代象南宋统治者如此腐朽无能。每次走马灯一样更换皇帝总该带给陆游带来一些幻想吧,他是那么渴望为国出力。“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然而每次皇帝的更换带给他的总是失望。“何人知壮士,击筑有余悲”。“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报国欲死无战场”。他那么渴望报效祖国,可是他不到一块欲死报国的战场,这是怎样一种痛彻心肺。“物不平则鸣”。从希望到破灭,从欢乐到悲怆,那能没有诗!
陆游追求的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诗人,他的本意是做武将、做政人。何尝不如此!身处国家民族最危难之际,他有一颗火热的报国之心,纵观陆游的一生,时代未能使他实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却为他准备了锻炼思想和艺术的逆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
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激荡,都在他的脑海中翻腾,既然这股能量不能化作刀之力,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儿地注入诗词。在时代的熔铸中,陆游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和伟大诗人的成熟历程。
陆游的创作硕果根植于爱国主义土壤,滋长于他青壮年参军、游宦生活,同时也源于他罢官退居山阴故乡后的健康体魄,得以终年读书不倦,到老写作不辍。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