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                  语文第二轮复习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三)
亲爱的同学们,六年美好的小学时光即将结束,中学的大门正在为你打开,当你走进考场看到这份试卷时,请相信自己六年的阅读和积累是收获满满的。老师希望你们考试时静心答题,书写工整,考出最理想的成绩!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听力题。(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袁隆平在“禾下乘凉梦”中,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还高。
(    )
2.2014年超级杂交水稻登上了亩产超过1000斤的高峰。        (    )
3.“禾下乘凉梦”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表达了袁隆平的美好愿望。(    )
4.袁隆平的话主要介绍了他的“禾下乘凉梦”。                  (    )
二、基础平台。(26分)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mínɡ)    人(sēnɡ)    黄鸡(mēn)
B.演(yì)      时(zhàn)    绳(jiānɡ)
C.惆(chànɡ)  菜(qí)      头晕目(xuàn)
D.缥(miǎo)    学(yì)      头涔(chén)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腊月      张灯结彩      不可思议
B.通霄      翻箱倒柜      五湖四海
C.剥削      司空见贯      焉知非福
D.远眺      见徽知著      截然不同
7.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熊猫下山被犬欺,落荒而逃,萌态十足。
缅怀袁隆平的句子
B.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曲高和寡,能听懂琴声的只有锺子期。
C.司马迁忍气吞声,奋发图强,终于写成了长篇历史巨著——《史记》。
D.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8.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B.即使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也一定会兴旺起来。
C.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
D.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但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题画诗。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中墨梅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匆匆》的作者朱自清用散文的笔触告诉我们时光稍纵即逝,应珍惜当下。
B.《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其中过小年、除夕、正月初六等日子是略写的。
C.《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星华于1927年写的怀念父亲的文章。
D.《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马克·吐温的作品,文中共记叙了汤姆的三次历险故事。
11.将下列古诗文名句和课文原文补充完整。(8分)
(1)《竹石》中暗喻身处艰难环境仍顽强拼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面对滚滚东逝的流水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时光飞逝,如流水一般,耳边又萦绕着《长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物发展到极限,只有改变它,才能不断地发展,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变则通,________________。”
(4)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之窗。(36分)
(一)(14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2.按照原文在横线上补充语句。(2分)
13.联系选段想一想,选段中用“匆匆”形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4.请你用“    ”画出选段中最能体现“匆匆”的一句话。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15.根据提示,仿写选段中的句子。(3分)
聊天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看电视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玩耍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
16.抓住加点字分析句子的意思,然后选择一个字概括。(2分)
(1)“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走了一日。”日子“溜”得(    )。
A.易        B.难        C.慢
(2)“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日子“闪”得(    )。
A.急        B.快        C.好
17.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22分)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责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将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
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
18.读句子,理解词语。(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的“黄金屋”是指________。
(2)“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这里的“试金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有资格得到资助”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3分)
20.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下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埋下了伏笔。(3分)
21.第⑦段中写“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第⑨段中说“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结合第⑩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