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C数据的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关注分析
张 萍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418)
摘 要:历史街区是城市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街区记忆有助于增加游客的旅游认同感,而旅游的发展则可以加深、唤醒和延续记忆,有助于街区记忆的传承。本文以上海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发布于网络空间的游客评论为研究数据,运用Python编程中的TF-IDF算法提取评论中的热词并计算热词的热度,并结合内容分析法,提取游客较为关注的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获得游客关注情况。结果表明:①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可以归纳为街区道路、重要景点、设施与服务、历史建筑、景观风貌、街区氛围、城市印象、美食节庆等8个类别;②8类记忆要素的关注情况不同,城市印象、街区道路、设施与服务、重要景点等4类记忆要素的关注度较高,景观风貌、街区氛围及历史建筑类记忆要素的关注度较低,美食节庆类记忆要素的关注度最低;③根据历史街区记忆要素关注情况的不同,在开发历史街区旅游时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开发和记忆要素提升策略。研究结论对于获得游客的关注偏好,明确上海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开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UGC数据;记忆要素;上海历史街区
中图分类号:F592.7;K87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关于城市记忆的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学的一个新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城市记忆来源于1925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哈布瓦赫(Hallbwachs)发表的《记忆的社会框架》中关于“集体记忆”的概念[1]。1982年,建筑师罗西(Aldo Rossi)认为城市是“集体记忆”的所在地,他认为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段触发,过去所遇到的经历(历史)就与个人的记忆一起呈现出来[2]。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街区,街区记忆隶属于城市记忆之下,并且承载着更多的城市记忆。李霞[3]提出“街区记忆使城市中存在的纯粹物理空间变成具有环境意义的场所,同时兼顾空间、时间和人的认知,并重在传达外在表现形式中蕴含的内在意义。”她在研究中将街区记忆划分为街区记忆载体和街区记忆信息两大类别,其中,街区记忆载体主要指街区格局、景观风貌、历史建筑、公共场所、其他构筑物等;街区记忆信息则指流传下来的无形记忆,如生活文化、表演艺术、节庆活动、传统手工技艺等。
良好的街区记忆有助于增加游客的旅游认同感,而旅游的发展则可以加深、唤醒和延续记忆,有助于街区记忆的传承。因此,研究游客的街区记忆关注偏好,根据游客的关注偏好调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可以更好地实现历史街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学术界关于记忆的研究已经成为文化地理研究中的新课题[4],但旅游视角下的记忆研究尚未形成明确的研究范式[5]。郭云娇[6]等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总结当前国内外围绕记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旅游所展开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从空间维度探讨旅游开发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7-10],从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视角出发研究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持续性保护[11-
13]和将游客(非居民)作为旅游地文化记忆研究的主题,从游客视角研究旅游目的地独特文化记忆和文化体验的生产[14-16]等三方面。研究方法上,郭云娇等借助文化记忆媒介的理论框架,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法收集数据,研究旅游开发影响下民族社区文化记忆的代际传承问题;吕龙等结合地方志文献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苏州市金庭镇的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李凡等探讨了GIS和认知地图方法在城市集体记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佛山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集体记忆进行了实证研究。
随着Web 2.0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游客借助网络平台分享游后反馈逐渐增多,产生的大量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数据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游客的旅游偏好和旅游关注情况。因此,文章以上海历史街区为例,以2016年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资助(14CGB16)。作者简介:张萍(198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8月至2022年8月游客发布于网络空间的评论为数据来源,运用Python编程中的TF-IDF算法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取热词,计算热词热度,按照街区记忆要素原理对热词进行归类整理,提取出上海历史街区的关键记忆要素及要素关注情况,以此分析游客对上海历史街区的关注偏好,为实现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2002年,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11月,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划示》,确定了中心城区包含虹桥路、龙华、衡山路-复兴路、新华路、愚园路、南京西路、人民广场、老城厢、外滩、山阴路、提篮桥和江湾等在内的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体现了上海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上海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包含特建筑与设施、特街巷、名人故居、遗址遗迹、历史故事、民俗节庆资源等[17]。作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记忆,历史街区以其具有的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旅游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因此,本研究将以上海中心城区12片历史街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
1.数据采集
本文选取携程旅游网的游客点评数据作为样本来源,借助后羿采集器抓取2016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游客在携程网站发布的点评数据。为了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采用人工剔除的方式删除了与主题无关的广告、无效评论,最终得到6 703条有效评论。
2.数据处理
在收集评论的基础上,研究采用Python编程中的TF-IDF算法提取评论中的热词并计算热词的热度。利用TF-IDF算法对网络评论进行热词筛选,最终提取120个热词,用来构建上海历史街区的记忆要素。通过比较热词热度,来发现游客的关注偏好。
(三)结果与分析
1.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的提取
对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的提取,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运用TF-IDF算法提取的位于前120位的热词按照李霞[3]等研究中的街区物质记忆载体和街区非物质记忆信息的分类方式对游客关注的上海街区记忆要素构成进行归类整理,最终得出街区道路、重要景点、设施与服务、历史建筑、景观风貌、街区氛围、城市印象、美食节庆等8类游客最为关注的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
2.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关注总体情况分析
对运用TF-IDF算法提取的位于前120位的热词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热词热度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关注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城市印象”类记忆要素所占的比例最高(22.02%)。“上海”“中国”“全世界”等词语表明了上海在游客心中的地位。“公共租界”“上海滩”“十里洋场”“开埠”等词语代表了上海的发展历史,而“繁华”“著名”“海派”“魔都”等词语代表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当前的发展特征。以上词语说明游客将历史街区与上海的城市地位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历史街区形成历史及上海特的一种识别和认可。
其次为“街区道路”类记忆要素,占比19.45%。风貌保护道路是上海历史街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现有风貌保护道路144条,其中107条位于这12片历史街区中,这些道路沿线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特较为明显,道路尺度适宜,不仅体现风貌区特,更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施与服务”类记忆要素居于第三位(占比16.21%)。这类记忆要素中既包含了“广场”“地铁站”“公交”等公共设施,也包含了“酒吧街”“咖啡厅”“商业街”“百货”“专卖店”“商场”等商业设施,还有“博物馆”“影剧院”“戏剧院”“画廊”等文化设施以及“游船”“酒店”“餐厅”等旅游接待设施。这类是游客在历史街区游览过程中接触和使用最多的设施,给游客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
“重要景点”类记忆要素居于第四位(占比12.58%)。上海历史街区拥有众多旅游景点,主要包含国家A级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及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上海市红旅游景点、上海市特商业街、创意产业园、工业旅游年票推荐景点等,而研究中展现出的如“外滩”“黄浦江”“外白渡桥”“苏州河”“国际饭店”“城隍庙”“豫园”等都是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值得关注的是
近几年随着红旅游的升温和红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大会址”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景观风貌”和“街区氛围”类记忆要素的关注占比相近。游客行走在历史街区中,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眼睛看到的街区景观风貌,整个街区的环境、植物、绿化等都会影响游客对历史街区的印象和记忆,而街区氛围是对街区内除景观风貌外,其余要素构成如其他游客、行人、建筑物外观、建筑物功能等对游客形成的记忆。
“历史建筑”类记忆要素的关注占比为7.91%。12片历史街区拥有546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包含如花园洋房、石库门、弄堂等特建筑,也包含名人故居类建筑。因为很多优秀历史建筑已经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因此研究在统计时,只将与建筑有关的词语统计在内,具体的建筑名称被列入重要景点统计,故“历史建筑”类记忆要素的占比较低。
在8类记忆要素中,游客关注最低的是“美食节庆”类记忆要素,只占2.76%。上海历史街区含有葱油饼、阳春面、排骨年糕、小笼包、油墩子等本土小吃,也有吴江路、仙霞路、云南路等美食街区,在花园洋房中分布着众多餐厅,它们是上海历史街区不可缺少的资源。从占比情况来看,这类资源对游客留下的记忆较低,后期应加强宣传。
二、结论与建议
游客对历史街区记忆要素的关注情况是游客旅游体验的一种最直接反馈,这种记忆会留存在游客的脑海中,当游客再次选择目的地时,会依赖以往的记忆进行决策,形成旅游偏好。因此如何促进游客形成美好的街区记忆,形成重游偏好,是历史街区的旅游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结论
第一,街区道路、重要景点、设施与服务、历史建筑、景观风貌、街区氛围、城市印象、美食节庆等要素是游客最为关注的8类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
第二,在8类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中,城市印象、街区道路、设施与服务、重要景点等4类记忆要素的关注度较高,占了全部记忆要素关注度的70%左右,景观风貌、街区氛围及历史建筑类
表1 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关注热度分析
记忆要素类型记忆要素热度记忆要素比例/%游客关注的记忆要素相关热词(热度)
城市印象  2.3122.02
上海(1.22);繁华(0.24);著名(0.12);公共租界(0.12);长宁区(0.09);黄浦区(0.07);浦东新区(0.07);浦西(0.06);十里洋场(0.05);海派(0.05);金融中心(0.04);静安区(0.04);都市(0.04);中国(0.03);魔都(0.03);
上海滩(0.03);全世界(0.02);汇集(0.01);开埠(0.01)
街区道路  2.0419.45
衡山路(0.90);愚园路(0.59);南京东路(0.16);南京路(0.10);
淮海路(0.06);延安东路(0.04);淮海中路(0.02);
武康路(0.02);定西路(0.02);东平路(0.02);中山东一路(0.01);思南路(0.01);四川北路(0.01);长宁路(0.01);镇宁路(0.01)
设施与服务  1.7016.21酒吧街(0.56);广场(0.34);咖啡厅(0.14);地铁站(0.09);商业街(0.08);百货(0.07);博物馆(0.07);餐厅(0.06);影剧院(0.05);游船(0.04);专卖店(0.04);酒店(0.04);展览馆(0.04);商场(0.04);公交(0.02);
画廊(0.01);戏院(0.01);市集(0.01)
重要景点  1.3212.58
外滩(0.81);黄浦江(0.21);中山公园(0.10);外白渡桥(0.06);百乐门(0.03);苏州河(0.
02);市政府(0.02);一大会址(0.01);领事馆(0.01);国际饭店(0.01);城隍庙(0.01);历史博物馆(0.01);豫园(0.01);田子坊(0.01);科技馆(0.01)
景观风貌  1.029.72梧桐树(0.27);花园(0.17);夜景(0.16);灯光(0.09);绿化(0.09);干净(0.05);整洁(0.04);植物(0.04);园林(0.03);树荫(0.03);
宽阔(0.03);落叶(0.02);悬铃木(0.01)
街区氛围0.989.34
休闲(0.18);时尚(0.13);小资(0.09);情调(0.09);网红(0.07);幽静(0.07);惬意(0.07);文艺(0.05);优雅(0.04);艺术(0.04);历史风貌(0.03);浪漫(0.03);舒适(0.02);聚会(0.02);改造(0.01);吸睛(0.01);精致(0.01);约会(0.01)
历史建筑0.837.91建筑物(0.43);洋房(0.15);名人故居(0.06);别墅(0.05);弄堂(0.04);老房子(0.03);石库门(0.03);公董局(0.02);住宅(0.01);工部局(0.01)
美食节庆0.29  2.76
书展(0.06);小吃(0.06);特美食(0.05);老字号(0.02);面包(0.02);
啤酒(0.02);啤酒节(0.01);羊肉串(0.01);烘焙(0.01);甜点(0.01);博览会(0.01)
记忆要素的关注度较低,仅占8类记忆要素关注度的25%,美食节庆类记忆要素的关注度最低,仅占2.76%。
(二)建议
根据上海历史街区记忆要素关注情况,建议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要继续围绕城市印象、街区道路、设施与服务、重要景点等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将历史街区形象与城市形象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改造街区道路环境,提升道路的景观风貌,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充分挖掘建筑背后蕴含的历史脉络、人文故事和文化记忆。此外,还要针对街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节庆、美食、民俗文化等开展多样的宣传营销活动,如围绕一些老字号背后的文化故事拍摄一些短视频和微电影,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知名度。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研究中只选取了携程作为代表性的社交网站进行网络数据收集,在一定程度上选取样本缺乏全面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数据来源。
第二,受制于技术方面的影响,研究只采用了文本内容分析的形式,分析形式相对单一,未来可以将图
片与网络文本结合起来,对历史街区的记忆要素关注度进行深入分析,还可以加入情感分析等内容,进一步扩大研究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1-95.
[2]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阿尔多·罗西的作品与思想[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64.
[3] 李霞.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D].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2013:9.
[4] 李凡,朱竑,黄维.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
体记忆的研究[J].人文地理,2010(4):60-66.
[5] 吴炆佳,孙九霞.旅游地理视角下记忆研究的进展与启
示[J].人文地理,2018(6):18-27.
[6] 郭云娇,王嫣然,罗秋菊.旅游开发影响下民族社区文化
记忆的代际传承:以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地理研究,2021(3):869-884.
[7] 史瑞东,张哲铭,明越强,等.城市文化空间的文脉传承
与感知度重塑:以桂林旧城区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
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成都: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
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2021.
[8] 周尚意.旅游与空间道德碰撞[J].旅游学刊,2017(4):1-2.
[9] 郑诗琳,朱竑,唐雪琼.旅游商业化背景下家的空间重构:
以西双版纳傣族园傣家乐为例[J].热带地理,2016(2):225-
236.
[10] HOELSCHER S, ALDERMAN D H. Memory and place:
geographies of a critical relationship[J].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2004(3):347-355.
上海旅游景点
[11] 周尚意,成志芬,夏侯明健.记忆空间表达及其传承研究:
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J].现代
城市研究,2016(8):11-16.
[12] 李佳怡.基于集体记忆的襄阳城市历史景观活化途径研
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6.
[13] AZARYAHU M, FOOTE K E. Historical space as narrative
medium: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spatial narratives of time at historical sites[J]. Geojournal,2008(3):179-194.
[14] HSU C H C, HUANG S S. Reconfiguring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and their tourism implica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2016,54:230-242.
[15] LI Y Q, LIU C H. Impact of cultural contact on satisfaction
and attachment: mediating roles of creative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memorie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2020(2):221-245.
[16]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
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地理研
究,2018(6):1142-1158.
[17] 张萍.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
师范大学,201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