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历史,我们中国人培育出来的蔬菜有哪些?
张书林
我们口中吃的蔬菜,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国人口中蔬菜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汉武帝以前、汉武帝到明朝中期、明朝后期以后三个阶段。本文说说我们中国人自己培育的蔬菜。
1.白菜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型窖穴中发掘出整罐的芥菜或白菜种子,距今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说明那时候,人们不仅培植出粟等粮食作物,而且培育出白菜等蔬菜作物。
白菜是中国人的骄傲,至今是我们口中的主要蔬菜。三国时期的《吴录》记载:“陆逊催人种豆、菘。”“菘”就是白菜,说它凌冬不凋,四季常见,有松柏的节操,因此有这个名字,白菜是民间的叫法。唐朝诗人刘禹锡云:“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晚菘”就是打霜之后的白菜,这时候口感更好,甜味纯正。
自己动手,回味悠长:熬白菜汤。到菜场买一棵大白菜,卖家掰掉的白菜帮也可以要回来,熬汤最好买散白菜。白菜心爆炒,白菜老叶熬汤。我喜欢清汤,熬法是这样的——白菜帮洗净,切丝;瓷盆,或者陶钵,注入一半清水,大火烧开,下入白菜丝,大火烧开,改小火,放入一点生姜丝,搅匀,继续熬20分钟;吃时,放一丁点儿猪油,盐,味精,陈醋。第一次吃菜喝汤,感觉不好,三四次之后,你会觉得,嗬,还不错!
2.油菜
甘肃天水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发掘出已碳化的油菜籽,距今约7000年,是中国蔬菜种子最早的标本。油菜籽和黍窖藏在一起,说明那个时候就已经栽种了。
油菜有很多种,一般的小白菜、青菜、白菜苔、红菜苔等都可以归入油菜。红菜苔以武汉洪山菜薹品质最好,小白菜、青菜各地都有种植,随地都有不错品质。
自己动手,回味悠长:凉拌菜台。到菜场买一把菜薹,注意,看起来嫩嫩的水淋淋的整整齐齐的,多半是大棚生产的,建议买看相不怎么好的,长短不一的,大约就是野外种植的。菜薹折成两寸长左右的段,不要撕掉红的皮,洗净;蒜子拍碎改刀;烧一锅开水,熄火,倒入菜薹,焯两三分钟,筲箕沥干;锅洗干净,倒入菜薹,放蒜子、豆瓣酱适量、一丝盐、一丝味精、一丁点醋,拌匀,倒入适量香油,再拌几下,装盘。吃一下,是不是很爽口?
3.韭菜、葱和藠头
《汉书·循吏·龚遂传》记载:“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韭是韭菜,葱不知是小葱还是大葱,薤民间叫藠头。
传说黄帝和蚩尤作战,死伤累累,九天玄女下凡,把一种长叶草送给了黄帝,放到石头上捣烂敷在伤口上可以止血消炎,吃下去可以解食物中毒,种植简单。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嘱咐,治好了战士的伤,随后打败了蚩尤。战争结束后,黄帝把这种草命名为“救菜”,后来仓颉造字,依照形象,写成“韭”,发音还是“救”,以后就叫成“韭菜”了。鸡汤炖什么菜好吃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攻打山戎,发现山戎族善于种植冬葱、戎菽,口味不错,于是移种齐国。戎菽就大豆,冬葱就是今天的大葱或小葱,因为葱在冬天长得特别好。
小葱又叫分葱,你栽活了,每天淋水,它会不断分蘖,需要做佐料的时候,每次每窝挖一半或三分之一,然后让它继续分蘖。藠头则是秋天发芽,一颗藠头可以分蘖出八到十二棵小苗,然后撕开分栽,只是生长周期很长,要到五月才开始收获,市场价又很低,农民大都不愿种植。注意,嫩藠头和葱白,很难区分;长老之后,藠头膨胀,葱白就没有它大了。
自己动手,回味悠长:凉拌藠头。到菜场买半斤藠头,洗净,切片,用一丝盐腌一下,滗去水分,倒入姜丝,适量辣椒酱,一丝味精,拌匀,倒入适量香油,再拌几下。有一种冲人的鲜味,缺点是会留下很浓的口气,适合晚上吃,杀菌消炎。
4.芥菜
上面我们介绍了,半坡文化发现的有窖藏芥菜种子,说明北方人民已经开始栽培芥菜。
南北朝时候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说:“芥,八月种。……蔓菁、芥子,并锄两遍。”种植还是比较讲究的。相传孔子弟子作的《礼记·内则》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脍”的意思是把肉切成细丝,调味的时候,春天夏天用葱,秋天冬天用芥,这里的芥应该是芥菜的种子捣碎之后用作调味品,我们今天仍然用芥末作调味品。《齐民要术》载:“冬瓜,……削去皮子,于芥子酱中,或美豆酱中藏之,佳。”那时就制有芥子酱作调味品。
芥菜有很多种,有榨菜、大头菜、辣菜、一般芥菜等。榨菜、大头菜掰掉叶子,膨胀茎一般做腌菜。榨菜叶子、大头菜叶子、辣菜、一般芥菜晒干水分,腌做盐菜。如果要吃新鲜的,先要用开水焯一下,还要泡一天,除掉辣味和冲味,我们叫泹菜,切碎,用干辣椒末、蒜子末爆炒。
自己动手,回味悠长:腊肉炒榨菜。到菜场买一个新鲜榨菜,剥掉皮,皮不要丢了,剥掉皮上的筋,将皮洗净切丝,用开水焯五分钟,沥干,清水泡一个小时,沥干,用豆瓣酱、蒜末凉拌。剥皮榨菜切片,改刀成两寸见方,腊肉二两切片,改刀成两寸见方,大蒜两根洗净切段,不要叶子。锅烧热,下腊肉中火煸炒,出油后下入榨菜煸炒,见软时下入蒜段继续煸炒,放一点点水,继续翻炒,放一丝味精,翻几下出锅。有腊肉的腊香味,有榨菜的清香味。试试,看合不合你的口味。
5.冬瓜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野生冬瓜,说明冬瓜原产于我国。历代口耳相传到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有栽培记载,公元3世纪张揖的《广雅·释草》也有冬瓜的记载,《齐民要术》中记述了冬瓜的栽培和酱渍方法。
自己动手,回味悠长:鸡汤炖冬瓜。鸡差不多吃完了,剩汤备用。到菜场买冬瓜的时候,注意买白皮冬瓜,它的肉头薄一些,味道长一点,容易进味一些。削皮洗净,在皮那一边用刀横竖划,然后切成两寸见方的块,蒜子拍碎改刀,小葱切段。锅烧热,下油,放入冬瓜煎,
四面煎,煎成金黄,放一点豆瓣酱,放一点点清水,大火煮,水要干的时候,放入蒜子,鸡汤,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翻一下,鸡汤只剩一半的时候下入葱段,翻炒几下出锅。这种煎之后的冬瓜,炖在鸭汤、肉汤里面都一样好吃。
6.葫芦
河姆渡遗址除发现水稻外,还发现了成堆的橡子、茭白、酸枣及桃子、薏米仁、菌类、藻类、葫芦等,橡子、酸枣、桃子、菌类等都是山上树林里采集来的,茭白、薏米仁、藻类都是河里湖里采集来的,葫芦应该是种植的。葫芦的特点是,你种在屋旁边、树边、路边都行,它的藤子会爬上树枝,盖满树冠,结很多葫芦。
甲骨文有“壶”字,字像葫芦形,陶壶、金壶等不同材质制作的容器,都模拟葫芦形状。
《诗经·邶风》载:“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匏”就是葫芦,葫芦叶子很苦。《诗经·卫风》载:“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匏犀”指老葫芦的子,白。《诗经·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是别字,本字就是“葫芦”的“葫”。《诗经·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说的是葫芦藤爬满树冠,树枝低头挂着甜味的葫芦。
中国文化与葫芦解下不解之缘,彝族民间长诗《梅葛》说汉、傣、彝、傈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从一个葫芦里生出来的亲兄弟,拉祜族长诗《牡帕密帕》说人类祖先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傈僳族传说《创世纪》说远古时候,天降大雨,世间一片汪洋,有对兄妹躲在一个大葫芦里得以活命。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与葫芦相关的神话49种。《列仙传》里铁拐、尹喜、安期生、费长房等都与葫芦为伍,葫芦成为成仙得道的标志之一。由于“葫芦”与“福禄”音近,是富贵长寿吉祥的象征,民间佩葫芦,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元朝王祯《农书》中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煎作果,可削条作干。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葫芦是美食,可烧汤,可做菜,能腌制,能晾干,吃法多样。
铁拐李经常携带酒葫芦
自己动手,回味悠长:肉炖葫芦。到菜场买半斤带膘猪肉,一个葫芦。葫芦刨皮,籽不老可带籽切,切片切小方块都行;肉切小片,肥肉另切。锅烧热,下肥肉炒出油,再下瘦肉和葫芦一起炒,葫芦炒软些后,加适量盐,豆瓣酱一小勺,炒散之后,加清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炖熟即可。起锅时,可以放一丝味精,一小撮葱花。我们现在的口味变了,要在古代,葫芦是经常吃的美味佳肴。
7.萝卜
萝卜古代叫芦菔。西汉前期编成的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解释了芦菔。中国培育萝卜,应该是很早的事情,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考古的确凿证据。
《齐民要术》记载:“至五月、六月,……应空闲地种蔓菁、莴苣、萝卜等,看稀稠锄其科(间苗的意思)。……葵、萝卜,锄三遍。”这里,详细记载了萝卜的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