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 今天最该刷的题在这里
历史不能忘却80年前的那个冬天。193712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铭记历史,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为的是守护历史的真相,为的是唤起人民对和平的祈愿。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些高中试题, 以此方式铭记历史,共同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默哀。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材料一: 家祭国祭
(新华网南京1213日电记者蔡玉高、蒋芳)12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国祭
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77年前的12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8南京大屠杀是哪一天发生的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12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20141213日)
材料二:映照历史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
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20141214日)
材料三: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人民网旧金山1213日电  记者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  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20141214日)
材料四:习近平国家公祭日讲话23次提和平传递正能量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这样说。这一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国家公祭
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开始在中国南京实施持续了40多天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历史不容忘却,77年过去了,中国对此依旧刻骨铭心。在今日的讲话中,习近平历数了当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
(选自中国青年网20141214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6分)
(2)材料二中的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5分)
(3)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6分)
(4)综观四则材料,不难看出勿忘历史”“捍卫和平的鲜明主题。请就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严肃客观的报道,突出了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新闻主题。(2分)
不同点:材料一强调国家的重视,侧重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国祭,突出我国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刻骨铭心,指出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2分)材料二侧重讲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活动,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交代了参加祭奠活动的人员,突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与珍惜。(2分,意思对即可)
(2)“满头银发是肖像描写,一方面说明林伯耀年事已高,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忧虑深重,头发都愁白了。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以及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慨与
忧虑。报道选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林伯耀这一典型人物来写,旨在表明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主题。(方法2分,作用3分)
(3)①今年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次国家公祭,规格升级了,这使得南京祭活动与往年的意义不同;今年的南京祭活动主要有:展出日本侵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在祭奠活动现场张挂挽联;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了祭奠活动。(每点2分)
(4)①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用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我们今天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和意义。八年抗战,为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平;国家公祭,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一样,为的是告诫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③“和平之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之梦。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野蛮侵略,反对惨无人道的杀戮,渴求世界人民获得和平与幸福,真心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越来越多,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每点2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11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3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
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1994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
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