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联考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1~10课。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总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文化发展每经历的一个高潮,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凭借传播形式、方法和渠道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们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集念唱做打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当时大都(今北京)聚集着最优秀的编剧,表演艺术家、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全国文化中心,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元朝之后经过明、清,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够保持,与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具备传播能力的不断创新密不可分。其他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硕果。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将成为历史必然。
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传播效能,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能。“当代毕昇”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他发明的“五笔字型”曾是占主导地位的汉字输入技术。但这位汉字信息化的开拓者,却对汉字未来抱有深刻的历史忧虑。早在2006年他就指出计算机时代拼音输入导致了汉字的形神俱灭。他分析世界各个文明生死存亡的经验教训,指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石。对中华民族而言,“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辽阔地域多民族的团结统一。他发明了“数字王码”,以简便、快捷,易学、好用的“形码汉字输入技术"来替代国人普遍使用的拼音输入法,但在市场推广上举步维艰,最终黯然谢幕。扭转局面的是“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在央视的热播,它与“中国成语大会”“中华诗词大会”等优秀栏目相得益彰,借助央视传播平台,加入时尚元素,借鉴娱乐方式,达到复苏汉字汉语的目的。大会提出的宗旨就是让冰封在古籍中的文化复活,让年轻一代能够书写、应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理解、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类智慧,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书写方法,热爱汉字。大会产生的广泛深远影响,远超设计者的预期。
在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影响广泛的各种信息平台,给文化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传播创新是历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过程中应肩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而相应的制序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为文化传播者利用网络提供更
九校联盟多的机会和条件。
(摘编自傅秋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创新,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B.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的来临,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
C.因为代表了文化繁荣,体现了传播方式创新,所以唐诗、宋词、元曲等被称为世界文化瑰宝。
D.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人信息时代的人”,发明了占有主导地位的汉字输人技术“五笔字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联系现实,引出论点,并将“创新中传承”具体化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B.文中以作为元朝全新文艺样式的元杂剧创作为例,有力地论证了传播方式创新的重要性。
C.作者通过“数字王码”和“中国汉字书写大会”的对比,论证了时尚元素的不可或缺。
D.末段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当今网络时代文化传播创新的优势及相关人员的使命责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衡量中华文化是否繁荣兴盛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这种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是否被广大的民众接受。
B.北京城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传播能力的持续性创新,才使得它在明、清两代时依然为文化中心。
C.集念唱做打为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元杂剧的形成,得益于历史精髓的传承和多元文化的融入。
D.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以让年轻人能够在汉字中获得美感,从而能正确书写并爱上汉字等方面
为宗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便捷、交互、主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是盐田区图书馆新馆最突出的特。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该馆的内涵、外延及管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可视化等技术,搭建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的图书馆智慧平台﹐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
但是,即使如此,盐田图书馆开不能让所有读者都感到满意。“图书馆从装修到设施都很棒,只是目前开放的区域有限,有些智能装备处于关闭状态。”一位慕名前来的读者有点失望地说。对此,盐田图书馆也有苦衷。图书馆的很多智能设备必须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读者才会使用,而目前对外服务岗位只有20多名工作人员。特别是少儿区域,因为无人监管,有些设备因为孩子们乱拍乱按而频繁死机。无奈之下,图书馆只好关闭了电子阅读机等智能设施。
(摘编自《智慧图书馆如何开启“智慧之门”?》)
材料二: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技术的发展﹐中国许多图书馆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智慧图书馆,以拓展多样化的阅读场景,为读者带来便捷、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读者通过人脸识别进出无感借阅通道,系统同步扫描其携带的书籍自动完成借阅操作,实现借阅零停留。一位小男孩戴着VR眼镜体验一款名为“成语论箭”的体感游戏,前方屏幕上的成语少了一个字,他需要用手中的“箭”从十几个红灯笼中射中正确的那个……
如今,人们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特点,为此,辽宁省图书馆启动手机端“智慧条码”服务平台。读者点击“微服务大厅”中的“智慧条码”,扫描读者所借阅图书的馆藏条码后,可以了解该书的各种馆藏信息,手机真正可成为“口袋里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器,让读者拿起手机就能享受电子资源、音视频资源服务,尤其适应当下的生活方式,实现将书、人,空间连接成一个信息生态的有机体,打造会猜想的、懂你心思的图书馆。
(摘编自《智慧图书馆懂你的心思》)
材料三:
图书馆为实现智能服务,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管理应该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实现协同效果。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是在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冲突。在实现全面互联的过程中,馆际图书、资料的流通可能会引发侵权问题,继而影响馆际数据库以及文献的共享,不利于打破“信息孤岛”的格局。而物联网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发展还不完善,对于数据挖掘所用到的元数据,如果不能够清晰的界定产权问题,必将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所涉及的模糊地带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说明。
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其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但是由于目前图书馆馆员的选拔标准不尽相同,导致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有人还认为对馆员进行业务培训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其次,图书馆使用了智慧技术,但现阶段大多数馆员对信息科学技术了解并不深入,部分馆员甚至完全不知。
智慧图书馆服务具体到每个不同场馆,不管是高校、机构,还是公众图书馆,在其发展进化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身特,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构建多样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服务模式。同时,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其平台的安全性,使读者可以安心,无障碍地使
用图书馆资源。
(摘编自《智慧图书馆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达到便捷、交互、主动的效果,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B智慧图书馆中很多智能设备的设计缺乏人性化,这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只好无奈地将这些智能设施进行关闭。
C.当下人们的阅读具有碎片化特点,而智慧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器能帮助读者获取更多阅读资源,以适应此变化。
D.在智慧图书馆的开放过程中,读者们要想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离不开智慧图书馆馆员所提供的人文关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其内涵、外延及管理都有了长足讲步,但仍存在问题,读者对智慧图书馆并不认可。
B.智慧图书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诞生,它可构建书、人和空间的信息生态有机体,为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C.不论图书馆是哪一种性质,归结到智慧图书馆服务读者这方面,让读者放心又无障碍地使用其资源是其宗旨。
D.在实现全面互联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侵权问题影响到馆际数据库及文献的共享,不利于打破“信息孤岛”的格局。
6.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当下的基础上如何再提升?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母 亲
王奎山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要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有一回队里分西瓜,家里分了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们娘儿三个把那个小的分吃了,留下那个大的给爹。爹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回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把那大西瓜从床底下滚出来,拍拍,听听,闻闻。但也仅是如此而已。吃的念头是从来都没敢动过的。父亲终于回来了,母亲喜滋滋地把那个大西瓜抱出来放到桌子上,准备切给爹吃。谁知道一刀下去,一股臭水就流了出来。母亲一下子愣在那里。过了一刻,母亲似乎明白了什么,指着我骂;“都是这个兔王八孙!”说着,抓起一把笤帚就要打我。我早意识到事情不妙,一溜烟地跑了。连吃饭也没敢回去吃,还是把我回去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