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医学行业的市场竞争正在变得越发激烈,促进了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婚恋压力、人际交往关系、经济压力等,并针对缓解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对策,包括完善校园心理咨询组织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减轻医学研究生的经济负担等,以期改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通讯作者;孟勇
一、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研究表明,当下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由一种甚至多种因素而引起,这些因素多集中体现为如下几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婚恋压力、人际交往关系、经济压力。
(一)学业压力:目前看来,医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在研究生学习
生涯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具有高度学术性、实践性与交叉学科性的课程知识,最终形成良好的临床技能与学术造诣,而这一学习过程,必然也会为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在紧迫的学习时间,与独立的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都会被繁重的学业所挤占,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在繁重的课业负担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心理症结,有时甚至会因此做出一些偏激的举动,为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二)就业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经济驱动逐渐向着科技型的方向做出转变,医学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日益变多,使人才的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1]。作为高学历体,很多学生的自我期望值很高,难以接受深入基层,很多学生的就业定位存在问题,自认为只有知名度高的大医院、大科室,才能配得上自身的学历水平,这些错误的认知均会造成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最终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三)婚恋压力:医学本科生有着长学制的特点,因而步入研究生阶段后,很多学生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作为研究生,他们每日会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从事学术研究上,空闲时间少之又少,在单调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会从心底里萌生出一种对婚恋情感的渴望,但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往往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压力
会导致其对婚恋感情形成一种迷茫的态度,最终使学生感到更为孤寂,久而久之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人际交往关系:目前看来,人际交往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是极为突出的,当前有很多研究生每日忙于学习、科研与工作,长期沉浸在图书馆、实验室与医院中,鲜少与他人交谈,久而久之性格变得极为内向,在学习过程中易与导师及其他学生产生矛盾,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催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经济压力:当下大部分医学研究生都来自于普通家庭,研究生期间的学费与生活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很多学生因此而不得不在研究生期间依赖父母的资助,甚至以贷款的方式缴纳学费,而这也会无形中为学生带来一种就业的紧迫感,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不到幸福感、成就感,认为时间成本与毕业后的经济回报不成正比,与同龄人相比,自己在就业后所能获得的薪酬实在过少,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迷茫的心理,最终形成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改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
主动、积极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是医学研究生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时,所能采取的最为直接的策略。因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医学研究生应发挥好“自我教育能力”,树立坚定不移的人生价值信念,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采用正确、合适的方式,妥善处理外界困难为自己造成的心理障碍[2]。在平时,院校教师可多从心理健康教育等角度出发,为学生给予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点拨,引导学生在平时,多使用诸如情绪唤醒、正面暗示的方式,化解心理压力,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从容地面对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挑战。此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条件的研究生也应多坚持培养“劳逸结合”的生活态度,多去往户外进行各种集体活动,从而更好地宣泄情绪、排解压力,更好地面对紧张、充实的研究生生涯。
(二)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设计
当前很多院校都已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旨在为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专业化的疏导与引导。在平时,心理咨询机构的教师应多为学生给予宣传、教育,指导学生主动地将人生观、价值观,与崇高的医学职业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就业过程中摆脱功利化思想,升华自身的理想价值,最终有效避免各类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为提升心理咨询机构的教育质量,高校在平时应当针对心理咨询机构做好组织设计,多引导在机构中任职的教师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及健康咨询活动,提升其专业素质,确保其能够时刻为学生输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在平时,高校应指导教师多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存在异常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针对其做好疏导工作,使其尽快走出困境,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障碍的学生,更是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怀与帮助,避免其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三)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行素质教育
当下很多院校的研究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与院校所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因素不无关系。因而为从源头上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医学院校应当针对学生,树立适当的培养目标,优化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利用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与职业修养。举例而言,在课程建设方面,院校可多设置一些具有学科交叉性特征的课程,逐步构建起以医学为主,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为辅的课程体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求学期间,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来源于各学科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与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能够应对成长路途中出现的各种挑战。
(四)做好择业、就业指导,缓解压力
正所谓“要做事,先做人”,在研究生的求学期间,导师不仅应当为学生传授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技能,还应为学生传授有关做人、做事、为人处事的知识,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平时,导师可多为学生讲述医疗行业近年来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产生更为正确的认知,从而在步入社会后,更为稳定、坚定不移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减轻医学研究生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医学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正在变得越发繁重,这常致使很多学生在就读研究生期间,缺乏空余时间去从事兼职、补贴生活消费。对于此类问题,建议院校在后续的办学中,持续加强对各类勤工俭学、生活补贴、减免学费制度的设计,力求为研究生创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科研条件,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毕业。
结语
史磊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正在变得越发繁重,无形中造成了心理问题在这一体中的高发。目前看来这一问题已足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此后的工作中,院校有必要从多角度出发,为学生给予一系列的启迪,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应多结合实际情况,从制度、课程体系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更为良好的求学条件,降低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史磊,肖梦然,叶丽平,唐宏,郑亚楠.医学研究生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因素[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7):51-53.
[2]郑亚楠,廖慧云.国内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0):83-8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