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华声·观察》 2016年第11期
思小妞/文
当地人很喜欢把自己不用但尚且还能使用的物品堆放在家门口的马路边上,大到床垫、书桌,小到蜡烛、小篮子都有,过路人有需要的自行拿走就好。
我生活的城市在宾州的StateCollege(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主校区所在地,是个规模很小的大学城),来之前已经没少听说美国的干净程度,街上除了一些落叶和树枝外看不到其他垃圾,不管是校内还是热闹的城镇,条条街道都是如此。
如果说语言是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挑战,那“拾荒”绝对是我突破个人下限的一项新技能了。
此处说的“拾荒”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捡垃圾”,而是StateCollege(或者是美国?)的一项特:当地人很喜欢把自己不用但尚且还能使用的物品堆放在家门口的马路边上,大到床垫、书桌,小到蜡烛、小篮子都有,过路人有需要的自行拿走就好。而且据我那位在PSU学习生活了11年的室友说这和贫富无关,就是他
们喜欢share(分享)的一种习惯或精神体现。
另外,当地的二手店也特别兴隆,总是有很多人去那里淘各种物品,衣服、二手书、旧唱片、锅碗瓢盆刀叉筷,反正你想到或想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去那里看看,绝对是半慈善性质的价钱。我现在居住的公寓里,除了洗漱用品和食品没法儿拾荒和二手外,其它日常用品都是这么搞来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去BBS、yardsale(大部分指的是部分以别墅为城市居住主体的国家和地区,其居民在自己的别墅院子里,将自己家不用的物品进行贩卖,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广告或者在社区媒体刊登广告,一般贩卖都会在周末持续1-2天。)、church(教堂)这些渠道搞定,如果都不奏效才考虑去Amazon或Walmart买新品。这些我在上海生活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居然在StateCollege也入乡随俗的习惯了。而在周六去了CalvaryBaptistChurch“拾荒”后,我简直对这项活动爱到无法自拔。
收到CalvaryBaptistChurch“Freefurnitureorhouseholditems,freedelivery(免费的家具和家居用品,免费送货)”的邮件时完全是抱着好奇和瞧新鲜的态度去的。
谁知8:30刚到那里,就看见许多人和车辆源源不断涌入。进去逛了一圈后,我情不自禁叹了一句:“主啊,感谢你的仁慈!”
这里所有的物品几乎都是七八成的新品,你能想到的东西包括按摩椅这种偏门物品应有尽有,更要命的是,真的是免费随便拿!
教堂的工作人员会提前给你发好袋子和标签,小件儿物品装袋子里自行拿走,大件物品贴上标签写清楚姓名、电话和住址,教堂会派车送货上门。但因为我们之前的家用已经差不多置办齐全了,所以相较于那些开车来几乎要把全部家用都搬回去的本地人来说我们此行并不丰盛,害得我直为屋子里花钱买来的每样物品后悔。
来美国前,还在上海的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到美国来“拾荒”。从固有的习惯到家庭环境到小小的虚荣心各方面来说,这绝对是超出我意料之外的,现在却非常怡然自得。一开始也会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如此吗?奖学金足够我应付每月日常开销,加上自己的积蓄以及父母赞助的“以防万一”储备金,我们完全可以生活的更奢侈一些,干吗搞得自己现在每天走路都不踏实,总是眼观六路想着搜出点什么宝贝来。但当我们还是不自觉地把物品价格乘以6.5倍时以及你发现二手物品也能让你生活得挺舒适时,上面那些念头也就打消了。
美国留学必备物品 我相信每一位留学生心里都有一本账,那里计算着求学的性价比、记录着你在异国他乡的成本与回报。若说留学生活不苦是假的,但即便是“拾荒”、即便只是降低要求到填饱肚子,于我而言经历的这一切也是宝贵且值得的。
那些对于太阳而言不是新鲜的事情每天都在向你涌来,成为你生活中的感叹、惊喜或沮丧,如此丰富,已然足矣。生命这么短,世界这么大,好好看看,无妨、无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