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徽因:美与智慧的绝唱
  蒯乐昊
  我们常常要借助一个男人的光线,才看到他背后的女人——对于那些从民国时代走来的文艺女青年们——但林徽因是个例外。在她身上,折射着许多优秀男人的光芒,而她反过来又为这些男人增添了光彩,我们举着她这支蜡烛,把那些有着别样才情与身世的男人照看得更加清楚。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不无骄傲地对徐志摩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彼时林徽因刚满16,但谈吐和悟性已经超越了她的年龄,在她的美貌和聪慧面前被迫放低天伦
辈分的不只是林长民,徐志摩也不顾自己是林徽因父亲的好友,且在国内已有妻儿,公然闹离婚并追求起这个刚刚中学毕业的小姑娘来。这段公案因影视、小说、文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介入而妇孺皆知。
  林徽因最终没有选择徐志摩,她和梁思成在长辈的安排下相识相爱了。梁启超对长子寄予厚望,亲自挑选了未来儿媳,并在林徽因丧父后视她一如亲女。两家安排只待梁思成从清华一毕业,就送他们一起去美国深造。
  这对小儿女于是常在一起憧憬未来,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以后准备学习建筑。梁思成大感意外,他从未想过文弱的女孩子要学盖房子:
  “建筑?他反问道,你是说房子?还是建筑物?
  林徽因笑起来,她左边脸腮上有一个不对称的酒窝: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建筑学!
这位建筑学巨匠晚年承认,自己最初选择学习建筑,只是为了林徽因,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梁思成以多种重要身份存在于历史之中,但贯穿他一生的核心身份,竟首先是个一心疼顾老婆的温和男人。这一点,在后来的金岳霖事件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见过梁氏夫妇的人,莫不承认他们是恩爱的一对。1923年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中,梁思成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伤,并因此留下终身残疾,林徽因每天都来安慰他寂寞的病榻,为他拭汗、打扇、读书。这一点让梁思成的母亲极为不满,她认为思成伤卧在床,衣冠不整,大家闺秀应该低眉敛目小心回避才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尚未下聘,怎能如此不顾体统?
  梁启超却因此更加欣赏林徽因,老爷子洋洋得意地写信给大女儿梁思顺:老夫眼力不错吧!这个维新派因此生发出他的姻缘观:由父辈留心观察、看好一个人,然后介绍给孩子,最后由孩子自己决定,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梁思成说:人家讲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但是我觉得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林徽因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少女时代起,她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同时翻译西方文学,创作剧本,发表小说;学了建筑以后,在设计和测绘方面也多有建树,与梁思成一起完成了许多建筑学著述。虽然穿着窄身旗袍、体弱多病,但她爬起古建筑穹顶来却根本不成障碍,金岳霖到他们家去,常常看见林徽因和梁思成爬在自家屋顶上,为野外测绘练基本功,老金当即作了一副藏头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嵌了这夫妇二人的姓氏,上句打趣梁思成,下句奉承林徽因。梁思成很高兴,林徽因却不以为然,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个女人就没有什么事可做,只配作摆设似的!
  她怎么可能是摆设?在她家客厅的著名沙龙里,任何谈笑有鸿儒的对话,她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即使重病中都躺在沙发上跟客人们大谈诗歌与哲学。
  可惜,林徽因自己也承认是个兴奋型的人,情绪喜怒不定,像朵带电的云,只凭一时的灵感和神来之笔做事,所以,她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她的聪慧,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传说,流传在那些见识过这聪慧的文化名人们的口头笔端,而战争、疾病、政治运动、贫穷而琐细的家庭生活又剥夺了她大量的创作精力,所以,抛开她那些著名的绯闻,在学术层面上,人们通常只知道她是国徽的设计者、北京古建筑的积极保护者,而忽略了她内心更加丰沛的才华。
  被肺病折磨半生,她终于在1955年去了。她的墓碑上写着: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传记开头就说林徽因是个例外,这个对比充分地肯定了林徽因的杰出,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
B.梁启超亲自挑选了林徽因做自己的儿媳妇,并对这门婚事感到十分满意。然而,梁思成的母
亲则表示失望。
C.梁思成起初对建筑一窍不通,在林徽因的影响、帮助下,才选择学习建筑,后来成为中国一代建筑学巨匠。
D.梁思成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这肯定了林徽因的才华,也表达了自己对林徽因的爱意。
E.人们过于关注林徽因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及她的绯闻,而忽略了她内心丰沛的才华,作者对此深为痛心。
解析:B梁母对这门亲事的态度文中没有提及,只是对林徽因探望儿子的行为表示了不满;C梁思成学习建筑学是为了林徽因,谈不上是在林徽因影响和帮助下才学的,彼时林徽因也只是想学建筑学而已;E人们没有过于关注她的绯闻,作者也只是表示遗憾。
答案:A3,D2,B1;CE不得分。
2.传记的标题说林徽因是美与智慧的绝唱,林徽因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 
答案:自小悟性超人;在建筑学上事业有成;对诗歌、哲学无不精通。
3.对金岳霖的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为何梁思成高兴,林徽因却不以为然?请简要分析。
: 
 
答案:这幅对联除了嵌了梁林二人的姓氏外,还十分应景,梁上君子饶有趣味,林下美人更是奉承林徽因,所以梁思成很高兴。林徽因认为自己不是摆设,也非无事可做,故而对林下美人的赞誉不以为然。
4.林徽因,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她美丽、耀眼。然而,不少人认为,她的美丽耀眼是三个男人(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成全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林徽因的美丽、耀眼,来自她自身的魅力。林徽因有着天生的丽质,惊人的智慧,这些足以构成一个女人的美丽。林徽因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出的成就,在她家客厅的著名沙龙里,她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个男人之间的交往,固然是一段人间佳话,他们为林徽因的人生增添了光彩,但认为是他们成就了林徽因的美丽,则又言过其实。在她身上,折射着许多优秀男人的光芒,而她反过来又为这些男人增添了光彩。(如表示认可这个说法亦可,那就要紧扣林徽因的喜怒不定、著作不多等缺点和与三个男人的交往让她变得更具有传奇性等要素去论述,切忌天马行空乱扯一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富兰克林:原则与变通
就算在中国,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也可以说名声显赫。由于那本畅销多年的《富林克林自传》,他成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人生导师,那些艰苦和自我奋斗的励志故事,反复在作文、试卷和阅读材料里出现。
  因为他那个用风筝收集雷电的实验被放进了小学课本里,他又成了富有探索精神和敢于为科学献身的勇士,并启发了不少小孩子的科学梦想。
  不过,一个更立体的富兰克林的形象,隐藏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启蒙故事背后,躲藏在美国建国时期艰难的战斗和变革之中。  这个形象是这样的:1787年夏天费城炎热的屋子里,当来自各州的代表因为制宪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面临散伙危险时,82岁患有痛风的富兰克林居然去请来了一位牧师,叫大家每天早上先向上帝祷告。据在场者记录,有些人虽然不愿意,碍于他年长,只好同意。
  看上去,富兰克林总喜欢在发生对立的场合充当和事佬。面对有争议的问题,他不喜欢公开和直接表达意见,反倒是在私底下勾连甚多。独立战争之初,各州就是否建立联军产生分歧,他明里随大流,暗地里却又帮支持建立联军的亚当斯等人串联,可谓老奸巨猾。
  这种性格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展露无疑。除了在若干冲突中居中调停外,当宪法草案最后确定,几位代表拒绝签字之时,这个资格最老,并且很善于倚老卖老的人站起来,请求大家搁置争议。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他以一个老人所常拥有的宽容和变通说,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
  影视作品里表现的富兰克林,往往带着狡猾的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微笑。而在现实记录里,他也确实以如鱼得水的个人魅力见长。这很容易让人忽略他内心最顽固的那些东西。
  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是,1775,美国革命尚未胜利,富兰克林作为特使被派往法国寻求帮助。此时,他已经70高龄,痛风和肾结石颇为严重,但到达法国后,使整个法国都沸腾起来。等到后来前去协助他的约翰·亚当斯见到他时,感到十分愤怒:这个老头儿在自己的人民正浴血奋战时,穿的是巴黎的华服,与上流社会欢宴,还不时传出点风流故事。
文章的老婆  据说,两人为此几乎反目。不过,富兰克林曾试图这样解释:要用法国人的方式和他们打交道。就结果来看,他的确获得了成功:他的画像被悬挂在巴黎许多地方,而他也成功地为美国争取到了法国在武器等方面的援助。
  看似毫无原则的富兰克林,心里装着的正是他认定的原则。为追求正义的目标,他没有道德洁癖,也没有非此即彼的是非观念。即使因此被误解,他也不会放弃,甚至不做解释。
  平衡、妥协、忍让,这些都是富兰克林行事中随处可见的品性。早在和英国发生争执之初,他也曾努力促成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妥协。不过,熟悉富兰克林那几近圆滑形象的人,恐怕忽略
了富兰克林这固执的一面。据说,当他为自己设计那个著名的用风筝捕捉闪电的实验时,科学界的人都认为他是在胡闹,朋友里也有不少人反对。
  但他毫不在意,只是按照自己心里认准的方向,一条道走下去。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富兰克林以艰苦和自我奋斗的励志故事,成为不少年轻人心中的导师,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声名煊赫。
B.富兰克林设计的用风筝捕捉闪电的实验,科学界的人认为他是在胡闹,却启发了不少孩子的科学梦想。
C.当州代表争执严重,甚至面临散伙的危险时,高龄的富兰克林别出心裁,请来牧师,居然化解了矛盾。
D.富兰克林不喜欢公开和直接表达意见,喜欢私下里与人交流。有时也爱充当和事佬,暗里支持少数派。
E.约翰·亚当斯对富兰克林在法国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怒,富兰克林对误解没有进行解释,两人几乎反目。
解析:D富兰克林只是喜欢在发生对立的场合充当和事佬;C富兰克林请牧师,是想缓解矛盾,有些人对此颇不以为然;E富兰克林曾试图解释。
答案:A3,B2,D1;CE不得分。
6.文章说这很容易让人忽略他内心最顽固的那些东西,最顽固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分析。
: 
 
答案:最顽固的东西就是富兰克林认准的方向,也就是他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为了达成正义的目标,可以平衡、妥协、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