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1、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年8月16日1时40分,在XXX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20**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2、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
“慧眼”卫星是20**年6月15日在XXX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
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系统等测试任务。首席科学家张双南表示,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各项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制总要求,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20**年10月,双中子星并合产生引力波联合观测成果全球发布。这是人类首次同时探测到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中国“慧眼”参与观测并发挥重要作用,确定了伽马射线的流量上限。
3、可燃冰技术
20**年6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
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
“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我们经过近20年的追赶,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在中国学者看来,可燃冰试采成功,还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4、首艘国产航母
20**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XXX正式下水。
20**年5月13日清晨,001A型航空母舰离开码头,开始海试;20**年5月18日,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返回了XXX造船厂码头。
20**年12月27日,001A型航空母舰从XXX造船厂出发,赴相关海域进行第四次海试。
5、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拱桥
沪通大桥跨长江而通南北,连接张家港和XXX,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高速铁路,是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中沪通铁路段的跨江控制性工程,规划中的通苏嘉城际也从这里过江。
大桥全长11072米,南侧跨越长江主航道,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天生港航道桥位于沪通大桥北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桥体采用主跨336米的刚性梁柔性拱桥结构,主梁和主拱的重量总计3.24万吨。
20**年1月,天生港航道桥已经实现了主梁合龙。20**年10月22日合龙的,则是它的主拱部分。
20**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剧,9月份急剧恶化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明显显现并逐步加重。中央科学决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制定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形成系统完整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从20**年第二季度开始,经济
增速下滑趋势迅速扭转,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经济增长为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创造了大量需求,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7—20**年中国的进口增量占全球进口增量的近1/5。过去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二、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高于同期全球经济年均增速。2008—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6%、9.2%、10.4%、9.3%和7.8%,同期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8%、-0.6%、5.1%、3.8%和3.2%。这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的增速。
经济总量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2008—20**年,我国居民消费
价格涨幅分别为5.9%、-0.7%、3.3%、5.4%和2.6%,同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物价涨幅分别为9.3%、5.1%、6.1%、7.2%和6.1%。
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1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初步统计,20**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比20**年减少1394亿美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1%降至2.6%。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
三、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内外需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年的82.1%提高到20**年的102.2%。20**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扭转了近6年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低于资本形成的局面。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跨上新台阶,继粮食产量在20**年恢复到万亿斤后,在高起点上连续增产,20**年粮食总产量达117914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实现了稳定增长。
中国十大机场 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20**年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的19.4%。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年与2007相比,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6%,提高2.7个百分点。2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近五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20**年中、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快于东部7.6和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快于东部2.5和3.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持续增加。2008—2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
7万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2.5%、13.0%、53.6%、25.4%和5.3%,20**年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20**年的27155亿元增加了一倍。
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税制并轨统一,全面完成增值税转型,顺利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资源税制度;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