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ARTS FANS
2022年第36期教育教学6
学习力是抽象的,它是一种学习潜能,受到人的思想、情感、需求等的影响,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同时,学习力又是具体的,它能够通过人的外在行为呈现出来[1]。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学习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
一、学习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学习力的内涵
学习力是指人们在已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基础上,为了应对未知的环境和资源而表现出来的潜能。学习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被塑造。素质观上的学习力被视为现代人必备的文化素养,也成为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之一[2]。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教育倡导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学习力的共同发展,学习力的发展情况显然已成为衡量教与学的共同标尺。
能力观上的学习力是指人们在获得或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操作性上的学习力是指人们在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时获得新思维和新行为的能力。
(二)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我国学者对学习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学习力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要素构成。
1.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是对学习活动的需要、兴趣和情感。学习动力可以分为外在学习动力和内在学习动力。外在学习动力是指社会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如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而这种外在要求会转化成学生的主观需要。内在学习动力是指学生基于自身需要、兴趣和情感产生的主观需要。无论是外在学习动力还是内在学习动力,只有上升为主观上的学习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目标顺利实现。
2.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是指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自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品质。学习毅力主要解决的是学
习态度的问题,它通常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性。学习上的坚持不仅包括学生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学习,还体现在学生面临困难时表现出的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些都与学习毅力密切相关。第二,自控性。学生要有自控能力,不能在无人监管时就表现出懒散和懈怠等消极情绪,而是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自控性。第三,自信心。学习毅力需要自信心来维持,有了自信心,学生才会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日常学习。
3.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可以理解为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快速获得信息、理解信息并转化为认知的能力。另外,学习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反思能力,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关注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应该将学习力的提升融入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二、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
(一)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对话与交流,它强调将学习内容通过整合的形式转变成为具有共性的知识,并且通过分享构思、对话交流等方式达到学习
基于学习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朱凌依
(常州市平冈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摘 要】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中被热议的新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引入学习共同体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在分析学习力、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力;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36-0168-03
2022年第36期
目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启发、合作交流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对自我的认同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也会得到增强。同时,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力字组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学习共同体被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目标相同,合作共赢
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师生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愿景,而目标和愿景恰恰又成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灵魂,在教学中起着指引、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语言的习得和运用,了解我国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增长学识,提升文化素养。但是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并不是教师一人制定的,而是通过师生沟通协商确定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但也不会忽视个人目标,而是倡导大家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去实现个人目标,以实现合作共赢。
2.有着共同的话语体系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过程就是相互倾听、自主表达、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构成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就是对话与交流。对话、分享的过程中会产生思想、价值观和情感的碰撞,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都要经历一个观念认同的过程,逐渐形成新的共识,长此以往,就会在学习共同体中构建出共同的话语体系。在共同的话语体系中,学生将共同的规范转化为自我需求,这样共同的行为就转化成了个人的自觉行为。
3.成员之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学习既是一个个体行为,也是一个体行为。学习是从每一个个体出发,最后又归结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在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正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碰撞交流,才能形成和而不同的课堂文化。课堂学习共同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对立的关系,形成了和谐共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课堂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开展多样的交流合作活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4.拥有心理相容的氛围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会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打开了内心世界,从而构建亲切、信任、包容的氛围。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都有自己的位置,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从而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发光发热。
三、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
(一)做好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建设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前引导至关重要,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还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小学生具有具象思维占主导、思维跳跃性比较强的特点,
同时学习能力和情绪稳定性比较弱,所以更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将注意力尽快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应该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课堂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小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教材中的故事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延伸,增加故事性较强的内容,做好课前 引导。如在教学《小壁虎妈妈》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同学们想象中的壁虎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怕不怕壁虎?”等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壁虎的特征。然后借助多媒体呈现壁虎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壁虎的认知。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熟悉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任务一步一步地深入课堂。因此,在建设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且给学生提供分享、交流、互动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抓住每一次思维的跳跃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回答问题的通常是学优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优生的优越感会越来越强,而学困生的自卑感与挫败感也会逐渐加强,长此以往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挫伤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习得性无助行为,形成“弱势人格”。而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能够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其活跃思维,享受课堂。如笔者在教学《富饶的西沙岛》一文时,讲到西沙岛物产丰富、有许多鱼儿的时候,安静的课
堂突然冒出了一个声音:“为什么西
朱凌依:基于学习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小学教育
LIBERAL ARTS FANS
2022年12月30日
沙岛有那么多鱼,而我们这儿却很少呢?”听到这个问题,笔者没有急于回复,先是对这名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进行了表扬,随后让大家针对这个问题畅所欲言,这样一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笔者了一名学生总结大家的观点,得出“因为西沙岛处于热带,气温条件好,适合鱼儿生长,所以鱼儿多”这一答案。随后,笔者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那怎么样才能使鱼儿越来越多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全体学生达成了高度共识。因此,在建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民主、尊重、开放与包容,由此提升学习质量。
(三)授人以渔,教授自主学习方法
学生既是不同的个体,同时又是集体中的一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兼顾个体差异,又要考虑班级整体的需求与进度。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教师可采用两种教学方法:差异化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基础知识时,教师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如在教学新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字解释、组词造句、文章结构、段落理解、思想升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一步步完成新知的学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互补性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集思广益,在深度学习中掌握本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学生不仅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还在合作交流中实现了情感升华。
(四)明确制度,提高合作效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难免会存在不积极、学习态度较差的小组,因此为了缩小组之间的差距,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学习管理制度。首先,选定小组长。教师要严格把关,选择有责任心,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使其督促小组成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次,设置奖罚制度。小组之间既是团结协作的关系又是竞争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评比类的活动,
通过评选“最佳小组”的方式激发小组成员的主动性,这样既激活了课堂,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真正的教育应当兼顾公平与质量。素质教育背景下,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被推广,本文针对基于学习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进行研究,以期让更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课题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程志霞,陈子超.基于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
培养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2017(Z2).
[2]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朱凌依(1996~),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Explo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Based on Learning Ability
Lingyi Zhu
(Pinggang Primary School, Changzhou, Jiangsu,213000)
Abstract:Learning community is a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that has been hotly discuss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e learning community model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ak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lassroom learning community,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room learning community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community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