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的七言绝句《忆钱塘江》赏析李觏的七言绝句《忆钱塘江》赏析
《忆钱塘江》是宋代诗人李觏(gòu)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人在黄昏时船上醉眼朦胧中所见,满江白帆经夕阳返照,幻化成了很多身着淡红衫子的水仙。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李觏的七言绝句《忆钱塘江》赏析,期望有所挂念!
【原文】
《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赏析】
这首《忆钱塘江》,不写气概恢宏的钱塘江潮,而写夕阳晚照下的钱塘江美景,并以一个“醉”统摄全篇,格外新颖独特。
首句回忆当年在钱塘江“乘醉”游赏的情景。其中“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而“乘醉”则表明诗中景物作者醉眼所见。“隐隐山前日半衔”句,写夕阳西下,一半在山头悬挂,一半已经隐匿。着一“衔”字,化主动为被动,布满足趣,这正是醉酒之人所观景物的特点。“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两句进一步开放联想与想象,描写了一幅夕阳余晖映照江面的壮丽画图。“满江
涵返照”五字,概括力极强,把残阳铺射在水中以至江水通红、波光粼粼的景象一语概括。唐白居易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描绘了一幅颜绚丽的.暮江图,而“满江涵返照”所刻画的不仅有白诗的意境,还给人以悠悠不尽的余味。最终,作者开放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的比方,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虚实结合,呈现了钱塘江幽美安静的一面,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作者简介】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思想家、诗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数十百人,曾巩、邓润甫等都是他的同学。后得范仲淹、余靖等推举,皇佑二年(1050),旨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嘉祐二年(1057),用国子监奏,召为太学说书如故。嘉祐四年,令其权同管勾太学。因迁葬祖母,请假还乡。八月卒于家。钱塘江诗句
李觏自幼聪慧好学六七岁始“习字书”,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父亲去世,母亲“垦阅农事,夜治女功”(《先夫人墓志》),得免冻馁之苦。服丧三年,十七岁始出外游学。二十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李觏也象其他读书人一样,想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干一番事业。但是,他在科举仕进的道路上却一再受挫,未能如愿,自叹“生处僻遐,不自进孰进哉!”景佑年间,他步行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寻求仕进之途,毫无结果而归。次年,参与乡举,又名落孙山。
庆历元年(1041),应茂才异等科,有旨召试。李觏入京,又未中选,在京城“忧愁经岁”,抑郁不乡。患病这几次打击之后,遂无意仕进,隐居著述。南城立学,被聘为郡学之师。创立盱江书院,教授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