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品与非标品怎么定义?有什么区别?
区分标品和非标品,以及其运营侧重点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电商人爱学习。但是,学习是要掌握方法的,方法不对,很容易走弯路。
比如,有很多运营喜欢在网上看直播课。
某天就看到一个大神操作直通车,ROI比自己的店高出几倍,然后就非常崇拜,听课的时候记了一堆笔记,出价出多少、加词加多少,都很细心地记下来了。
课程结束后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番事业。可是,在风风火火操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ROI纹丝不动,甚至有的还越做越差了。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大神是骗子吗?还是说,他有“秘诀”没有告诉你?
其实都不是。是你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360公司CEO周鸿祎说:
脱离了“人性”谈“需求”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我要说,在电商行业,脱离了“品类”谈“运营”也是耍流氓。
在线下,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电商也是一样。
做电商、做运营,最基础的认知就是——不同的品类,运营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做手机贴膜的,想象不到服装行业退货率有多恐怖;
∙做家乡特产的,想象不到奥利奥月销十万件有多简单;
∙做打印机的,想象不到美妆类目毛利率有多高。
而品类的划分,最简单、最基础的形式,就是“标品”和“非标品”。如果连这两个概念你都无法分清,后面学的再多,只会让你错得更多。这节就说一下标品和非标品怎么区分,以及运营上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一、如何区分标品与非标品?
关于标品和非标品的概念,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看了很多人写的分析,但坦白说,这些分析要么是错的,要么太含糊。
比如,绝大多数人都将标品的概念概括为“具有统一市场标准的产品”;非标品呢?就是“没有统一市场标准的产品”。
这就是一句废话!
什么是市场标准?市场标准是谁制定的?这些搞不清楚,这个概念就无法解读。
所以,我们干脆抛开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回到实战中,来看下两者的区别。
和商业有关的任何分析,都离不开一个“市场分析三角”,那就是买家、自己和竞品。
区别标品和非标品的概念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入手。
1.首先是买家角度。
我们从两个产品来说,一个是手机贴膜,一个是女装。
这两个产品,一个是标品,一个是非标品。
同一个买家,在购买两类产品的时候行为和态度上会有什么样区别呢?首先,当买家要买手机贴膜的时候,它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
是贴膜的功能吗?
比如:贴膜是什么材质?怎么用?用了有什么效果?
绝大多数不是!买家在搜索这个产品的时候,对于上述问题已经有答案了。也就是说,买家对于产品的属性是很了解的。
他更加关心的,是型号的匹配度!
到匹配的型号,他会点开20个产品反复对比吗?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基本浏览3~5款产品就下单了,也就是说,决策效率很高。
那么,再想一下,买家愿意为这个产品付出多少钱?10块?20?
如果我现在做了一款贴膜,工艺考究、品质优良,但是50元一个,他会买单吗?恐怕不会。
还有,月销只有10件的卖得动吗?
最后,这个买家下次又要买手机贴膜,他会从已买到的宝贝里面到这个产品,再次下单,还是直接淘宝首页重新搜索?淘宝和天猫有什么区别
另外,他收货后发现产品也就那样,不算很满意,他会退货还是将就着用?
所以,总结一下以上6点,买家对标品的表现是:了解产品属性、决策效率高、价格敏感度高、排名敏感度高、店铺忠诚度差、退货率低。符合以上六点的产品还有打印机、品牌手机、猕猴桃、书、男袜等等。
而非标品在以上6点中,买家的表现恰恰相反。我们来举个典型的例子——女装。
当买家想买一条牛仔裤的时候,她搜索了牛仔裤,但这个时候她其实对于款式、品牌都没有明确的指向,她可能逛了100家店,加购了10条不同的牛仔裤,最后却付款了一件衬衫。
同时,价格、排名对于她的付款决策,影响度比起标品来说要小很多。而且,在这个浏览过程中,如果她发现一家店风格和自己非常匹配,她就有可能成为这家店的忠实顾客。
但是,这类产品由于在收到产品之前无法精准感知产品的质量,比如材质、薄厚、光滑程度等等,因此退货率往往比标品退货率要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