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离不开稳定、可靠、充足的石油资源的供应。哈萨克斯坦在地理上与我国接壤,其境内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且开发前景广阔,是世界上少数极具潜力的石油资源出口国之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对保障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哈萨克斯坦原油可作为我国重要的进口来源
  我国原油资源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的原油净进口量已达117Mt,进口依存度已达42%,预计2010年和2020年的国内原油消费缺口将分别达到165270Mt,大量进口原油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1.1 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良好,可供出口的比例高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04年,其境内原油可采储量超过3Ct,居世界第十三位,是除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美国、俄罗斯和我国之外,原油可采储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大小油气田218个,其中储量超过100Mt的大型油气田就有12个,主要集中在其境内的滨里海盆地。
  尽管在前苏联时期具有较长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历史,但该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总体水平仍然较低,1991年底独立后,受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到2000年前主要的勘探工作和发现均集中在前苏联时期已经勘探过的地区,陆上原油地质储量的增长维持在年均1.70—2.10Mt的水平。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以滨里海盆地为代表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突破,该国的油气地质储量有了飞速增长。尽管如此,与权威机构的预测水平相比,增长潜力仍然很大。以滨里海盆地为例,该盆地目前石油探明储量为2.19Gt,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83×1012m3,但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对里海地区未发现的油气资源量所做的预测,该地区的石油资源量预计为6.07Gt,天然气资源量为6.6×1012m3,分别为目前已探明储量的2.8倍和2.3倍。随着里海地区石油勘探的进一步进展,这一预测仍然显得保守,以5600km2的里海北部为例,该地区已经开发的卡沙干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以及近30年来最重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发现之一,地质储量预计为7Gt,预期可供开采的储量达130亿桶油当量。预计到2010年,卡沙干油田石油年开采量将达到80Mt2015年将达到150Mt(其中部分为外国石油公司的份额油)
  随着石油勘探工作的逐步开展和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该国的原油产量摆脱了独立后一段时期内的下滑和徘徊局面,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01—2004年间各年的原油产量分别为40.147.251.358.8Mt,今年原油产量计划为61Mt,按照该国经济发展部署及规划,今
后还将以超过10Mta的速度增产,预计到2010年原油年产量将超过100Mt,到2015年将达年产150Mt的水平。据美国油气杂志预计,到2010年,哈萨克斯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之一。
  与该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国内原油加工能力较小,截止到2004年,原油加工能力为10Mta左右,全年实际加工原油9.40Mt左右。受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该国原油消费量维持在10Mta左右,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石油深加工能力不足,每年尚需进口数十万吨的成品油来弥补国内需求。
  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原油资源出口国,其国内原油产量的80%以上用于出口,原油出口额占该国出口商品总额的50%以上,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无论是从其石油储量、开发前景及国内加工和消费的情况,还是从增加其政府收入的需要看,今后每年可供出口的原油资源比例仍将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1.2 哈萨克斯坦原油的品质较好,适宜我国炼油厂加工
  从理化性质(见表1)看,哈萨克斯坦原油的品质较好,具有密度相对较小,粘度低,非烃杂
质含量低,凝点低,残炭少,酸值低,含盐低,含硫低等特点,其品质明显优于以阿曼原油为代表的中东含硫中间基原油,也优于俄罗斯及国内西部地区的含硫中间基原油,更适宜于我国炼油企业加工。
  表1  哈萨克斯坦原油基本理化性质和加工收率一览表
项目
哈萨克斯坦原油
阿曼原油
国内西部某原油
俄罗斯原油
密度/t·m-3(20℃)
0.8283
0.852
0.8724
0.8379
硫含量,%
0.09
1.15
0.53
0.66
酸值/mg·g-1
0.05
0.47
0.09
0.05
凝固点/
-14.4
-29
-
-20
盐含量/mg·1-1
6.8
-
-
28
残炭,%
1.28
-
5.76
1.85
实沸点累计收率,%
 
 
 
 
0-130℃
23.2
12.5
10
21.07
130-175℃
48.6
20
35.5
27.62
175℃-330℃
62.7
45.1
51.5
59.02

  注:1)某企业2004年实际加工原油的分析数据
  2 中哈石油开发合作的现状
  中哈两国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相对于从中东、西非进口原油的长途运输而言,进口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运输更方便、更安全、费用更低,中哈两国政府对中哈石油合作高度重视,在已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大力推动双方的合作,在政治上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氛围。
  中哈油气田开发合作始于19976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购买了当时哈萨克斯坦第四大石油公司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60.3%的普通股股份,将其改组为中油阿克纠宾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该公司拥有扎纳若尔肯基亚克盐上两个油田,其中扎纳若尔油田地质储量400Mt,可采储量118Mt,凝析油地质储量40Mt,天然气地质储量2×108m3肯基亚克盐上油田拥有地质储量124Mt。两个油田的采出程度较低,分别为可动用储量的5%11%。公司的初创期经营比较困难,债务额达7000万美元,根据收购协议
的规定,收购以后5年内,中石油应对该公司投资5.85亿美元,截止到2002年,中石油实际投资6.86亿美元,超额完成了对哈国政府的投资义务。2003年哈方把其余的股份卖给了中石油,使这家企业成了中方的独资企业。
  该公司是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最大的投资者(截止到2004年中石油对该公司累计投资达13亿美元)、企业主和纳税户,也是目前哈萨克斯坦的第五大石油公司。现有员工7000余人,其中中方人员102人。2003年实现收入7.4亿美元,净利润2.4亿美元,2004年实现收人11亿美元,公司账面利润5亿多美元。原油产量由1997年的2.63Mt增长到2004年的5.30Mt,年平均增长率达10.53%。增长率在哈萨克斯坦前六大石油公司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榜首,从2003年起以海外分成油的形式,将每年1Mt以上的哈萨克斯坦原油运回国内。天然气方面,在与哈萨克斯坦其他公司的竞争中,该公司经过努力将供应当地天然气的价格大幅下降,在获利的同时,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好评。
  为实现长期合作的目的,除勘探开发外,该公司先后在当地修建了年加工2Mt石油和1.4×109m3天然气的让那诺尔油气加工厂,1座天然气发电站,铺设了从油田到州中心的天然气管道,且从2000年起,每年资助100万美元用于支持当地农业生产,还成立了一些新的
服务公司,除公司石油加工7000多职工外,在钻井、建筑、交通、通讯、修理、供应等领域为6000多当地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2005年该公司计划开采原油6.10Mt,生产性投资将达3亿美元,石油销售额预计达11.37亿美元,计划完成恩巴让纳若尔(哈西部阿克纠宾州)段的铁路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使让纳若尔13号泵站引油能力达到每年2.59Mt。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中石油海外项目的中坚力量,以此为基础,中石油又开发了阿克纠宾南部勘探项目和齐纳列夫项目。进而对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市场进行了有效架构。
  除阿克纠宾外,在20038月和10月,中石油先后从沙特阿拉伯Nimir Petroleum公司和美国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 Texaco Corp.CVX)手中收购了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该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可采储量为3—5亿桶,潜在储量10亿桶,目前处于试开发阶段,2004年针对该油田上产的1Mt产能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使中哈石油管线项目推进了一大步。
  2004年中国石化也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并取得了哈萨克斯坦FIOC公司6个区块勘探开发项目和中亚公司2个区块勘探项目,其中FIOC项目当年就获得了权益油。
  综上所述,经过近年来的合作,两国在利用哈国原油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 目前中哈石油开发面临的挑战
  3.1 国外公司加大对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的争夺
  由于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前景良好,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周边的日本、印度等国家都加入了争夺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的行列。
  目前哈萨克斯坦境内有美、英、意、法等20多家合资企业。其中美国是最大的投资者,占哈萨克斯坦外资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美国将哈萨克斯坦作为重点进入的国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再对哈萨克斯坦投资200亿美元,投资重点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领域。美国的战略方针是:尽可能多地赢得在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开采权和运输权,力图建立不经过俄罗斯或伊朗领土、直接建立将该地区的石油与欧美市场联系起来的石油运输通道。在与我国的争夺上,美国政府一方面试图说服欧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家国际信贷机构拒绝为耗资30亿美元的中哈石油管线投资,另一方面力促哈萨克斯坦修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试图将哈萨克斯坦原油尽可能运至欧美市场。
  印度是世界上第六大能源消费国,日耗油高达200万桶,属于世界上能耗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印度又是个贫油国,70%的能源依赖进口。为获得便捷安全、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从而保证经济的安全运行,印度展开了一系列旨在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加大投资开采海外油气资源的活动,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等各个领域积极发展与产油国家的战略关系,还敦促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油气开采。在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上,与我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大部分中国公司想进入的石油项目都会发现印度石油公司的影子。目前,印度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已与哈萨克斯坦政府在阿里别克莫拉和库尔曼加兹两个油田联合开采,其中印度公司分别拥有15%10%的股份。
  视石油为生命的日本不甘心只做观战者。早在1997年,日本桥本内阁就提出了针对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外交新战略,并充分施展金元外交,用提供大规模经济技术合作计划的方案展开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争夺战。为了与我国倡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相匹敌,日本政府于2004年启动了中亚+日本机制,力图进一步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政治联系,以便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3.2 中哈石油开发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哈萨克斯坦方面自身因素,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从哈萨克斯坦自身的情况看,该国财税体制还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政策和稳定性差,对资源的管制在逐步加强,对中资的态度既利用又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
  例如20045月,阿克纠宾斯克州经济法厅曾判决,中油阿克纠宾公司停止由中方自己铺设的扎纳若尔肯基亚克的约30km公司产油区块间的内部输油管道。同年7月,又以环保问题为由禁止中油阿克纠宾公司在扎纳若尔和肯基亚克两个产油区的14口油井的生产运营。
  (2)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哈合作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与其他国家开发哈萨克斯坦原油的过程中,先后延误了两次机会,一次是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另一次是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期间,目前哈萨克斯坦境内前景良好的勘探区块已被西方公司占领,我国只能屈居一些中小型老油田或次要地区,技术和经济风险都比较高,随着形势的发展,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开发面临着第三次高潮,有鉴于此,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快利用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的工作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