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之第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他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3、自读自悟,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乐趣。
4、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向它靠近。课堂上学生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向同学们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虽然有时仅仅是简短的几个字的理解,但我觉得反映出来的就是学
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这时,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去思考。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体现童趣的诗歌查范成大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交流课前收集的体现童趣的诗句初步感悟儿童活动的乐趣。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又要走进诗歌的花园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拿出笔在你的课堂记录本上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强调“园”是“公园”的“园”“杂”字下面是带钩的木最后三笔分别是竖钩、撇、点)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
介绍作者范成大:字致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4.现在让我们走进春末夏初的农村看看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孩子们在做什么有趣的事。
设计意图:
引用与童趣相关的诗句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读准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对于读不准的字你是怎么解决的?(查工具书、问同学、问家长……)
“昼”是翘舌音“耘”是整体认读音节“供”读第四声。
2.再读诗歌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4.结合课文插图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这首诗写了农村大人们在耕织小孩子在学着种瓜。)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文中的乐趣从而有效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多元的感受。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释题:“四时”怎么理解?“杂兴”是什么意思?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四时:四季。杂兴:各种兴致随兴而写。诗的题目意思是作者随兴写下一年四季农村里的情景。)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诗意与同学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者问老师。
3.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农民白天去田间除草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