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地球在宇宙中
1、宇宙环境是由星云、行星、流星、恒星、彗星等天体和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气体和尘埃)组成。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4、太阳系八颗行星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5、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6、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_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地球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条件适中--液态水的存在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如温度、大气、水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7、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的生产、生活
供能源。
8、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光球_层、__层和_日冕_层。
9、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太阳活动__,周期约为__11__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__和_耀斑__
10、当黑子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_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__极光_
1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时针方向旋转。
12、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1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相等_。线速度_赤道_最大,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14、地球绕日公转的轨迹叫做黄道轨道,又称黄道。地球公转方向是_自西向东_、每年1月初,地球运动到近日点的位置,速度_较快_。每年7月初,地球运动到远日点的位置,速度较慢
15、地球上昼夜半球分界线称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变为昼的分界线称晨线,由昼变夜为的分界线称昏线
16、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一般是越向东时刻早,越向西时刻晚。经度
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17、自1884年开始实行分区计时办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美国本土跨4个时区,中国跨5时区。北京时间的含义北京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8、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 “明天”的分界线,并把此界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日界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0时,又称自然日界线。这两日条界线不重合时将全球分为两个不同日期;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19、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可以用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它们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为23°26′
20、地球运动过程中,因为_黄赤交角_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的太阳直射点在_南北回归线_之间作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_。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夏至日,23°26′N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23°26′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23°26′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海陆资料23°26′N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2、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23、夏至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_,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北极圈以北极夜,南极极圈以南极昼,自南极圈向北极圈昼渐短夜渐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4、太阳直射于北半球(直射点移动范围从23°26′N),半球昼长夜短,该半球中纬度越高,昼越,极圈内可能有极昼现象。
25、除赤道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辐射也呈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26、以_莫霍_和_古登堡界面_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_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上地幔的顶部_地壳的全部合称为岩石圈。
27、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这些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_
28、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少。大气
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因此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2、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而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的比较_多_,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4、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等压线相垂直
5、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磨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斜交
6、三圈环流假设条件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7、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移,冬季移。
8、一般来说,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纬度流向较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纬度流向较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一些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
9、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10、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压所切断,尤以印度低压最为强烈,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高气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最为强烈,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11、东亚地区因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东亚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气候特征);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气候特征)。
12、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根据冷暖气团所占主次位置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13、冷锋在我国冬半年(时间)最为常见,暖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14、冷锋过境时,可能带来大风、降雨、降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15、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的描述。
16、气旋是中心气压、四周气压的大气水平旋涡。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气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17、反气旋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
晴朗天气。
18、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其带来的后果有(1)海平面上升,这是因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2)位于低纬度的国家,全球变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3)洪涝干旱灾害增多,加剧水资源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六个环节。
4、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①联系
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维持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④影响全球地理环境
5、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由于积雪融水形成春汛,夏秋季节由于降水形成夏汛,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为冰川融水,河流径流量随温度而变化,在夏季形成汛期。
6、大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称为洋流。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寒流。温度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
7、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是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时针流动;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时针大洋环流;③南纬40°附近的海域形成全球性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则形成季风漂流,夏季,时针流动,冬季时针流动。
8、洋流对流经大陆沿岸的气候影响很大,暖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寒流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
9、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纽芬兰渔场由
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日本北海道渔场由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秘鲁渔场由盛行上升流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