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的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大明劫》是一部由王竞执导,冯远征 / 戴立忍 / 冯波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劫》观后感(一):简单感想
这部片子场面不大,情节不啰嗦,调,背景,服饰等很写实,很喜欢,这部片子细节做得不错,功课也做得好,很喜欢里面光影,吴又可和老师观点对立时,冯远征那表情演的特好,不足是人物深度不足,节奏不够紧凑,里面有几个地方导演有想法,但没爆发出来(如杀管粮仓那段,躲在暗处的孩子喊爸爸,后来对比孙传庭自己孩子跑来喊爸爸,而孙传庭才杀了一个父亲,身上还有他的血渍),导演功力稍差,总觉得欠了点什么,总体,比冯导的“电视剧”《1942》好多了。 另外,根据看过的零星资料,其实中国一直和欧洲有交流,技术并不落后,明朝就使用火器是真的事情,而且中国人自己能制作支,甚至比欧洲还好,清朝也有支,不是拿刀去杀敌,至于清朝为什么被灭,我觉得我没看到真正的历史。
《大明劫》观后感(二):历史的教训和当下的改革
四星半,难得的国产历史剧,难得的题材和角度。
打败大明的究竟是什么?潼关都要破了,乡绅们还在想着自己搜刮来的财富,还要用平民的尸体换军饷。而不管外面的地方,百姓因为一口粮食流离失所,成为流寇。所以孙传亭才会讲,这就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亭连一回都输不起。
从历史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比如税制,比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比如货币的控制。
非常佩服孙将军的决断和家国情怀,可惜英雄生在了末世,碰上了昏君,不被皇帝信任。
吴又可又是另外一种人生了,乱世游医,医者仁心。在行医方面颇能杀伐决断,出其不意,这点倒是和孙将军很像,可惜乱世中的医生能救一两个人之外,也只是乱世种的浮萍罢了。
联想到当下,反腐精准扶贫,更加重视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强党建,增强凝聚力,路子都是对的。当下的处境可能更像王安石变法,统治者看到了问题,要解决,但解决问题依然要依靠这个官僚体系,如果这个官僚体系出了问题,好的东西也会落实不下去。目前来看这
个官僚体系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金融机构加杠杆乱像,都是非常强的利益集团,前者日子不是还有十股份制银行报团怼央妈么?反而是房产税这样的问题,虽然社会反对声很大,倒是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如下图,征房产税面临的问题,就和孙将军要那些个乡绅拿军饷一样,给钱和给命的问题。
《大明劫》观后感(三):远征
我是真的剧情 本人一向偏爱题材严谨,考证充分的古装历史戏。大三的时候,看《我的唐朝兄弟》,虽然被很多人说是无主旨,无中心的烂片,但是片中服装,武器的专业程度还是让我顶着挨骂的压力推荐给了其他同学。
--------------------------------------明史------------------------------------------
这部《大明劫》也是,剧中的地点、道具、情节设定都很经得起推敲。我始终以为,一般历史剧,只有严谨真实,才谈得上欣赏。严谨真实也未必非是信史,作者/编剧可以像《魔戒》那样自己构建魔幻的历史,或者像《三国演义》那样大气的用宿命解读历史。但是战争就是战争,是最为无常的国之凶器,是不可不察的死生之地,真的不能忍受在背景设定上的
马虎草率。这里想吐曹一下热映过的《大秦帝国》,我想说,烂片就是这么拍得么?考古说马镫马鞍出现在汉朝好不好,秦兵再牛也别玩穿越呀。本科的舍友还对电视里面“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津津有味,但要说描写“同仇敌忾”的架势,秦风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就是现成的么,相比之下,这台词弱爆了,吐曹而已,到此为止。
回到明史上来,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便对明朝的“土木堡之变”,“萨尔浒之战”,“袁崇焕大战宁远”的章节印象深刻,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当时是从努尔哈赤立场了解战争,书中写了他如何少年困厄,忍辱复仇,但读后还是会隐隐为明廷的战败感到惋惜。学历史时也会想,为何一个国祚、疆域都不逊于汉唐的朝代没有得到汉唐的评价?
后来“明史热”兴起,不禁要想,许多人一下子到了共鸣。是因为每个向往“燕赵游侠儿”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去明朝保家卫国的梦,还是仅仅是坊间“天子守边关,君王死社稷”的评价太有感染力,让读者都不禁感同身受?抑或是民间的历史观便是这样,虽然几经宣传教育,骨子里对仁义礼教,衣冠发饰的认同感仍顽强的坚持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