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析—《阿甘正传》
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生理残疾者——阿甘,通过自身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阿甘非智慧化形象体现了“美国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揭露。本文通过对电影的多个方面分析,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象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一部严肃与轻松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历史背景分析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等嬉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和冲击。
二、主题分析
《阿甘正传》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励志传奇,是一条穿越时空重温历史的隧道。
曲折的爱情故事
考验智商的电影
励志传奇故事
展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k党、猫王、黑人入学、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反战集会、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约翰•列侬等。
3k党05:25
猫王10:30
黑人入校22:30
肯尼迪总统遇刺30:55
越南战争49:00
反战集会01:05:20
水门事件01:24:00
乒乓外交01:14:00
约翰•列侬01:14:25
三、叙事技巧分析
《阿甘正传》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倾向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认同,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古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它的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恰好是一种诗性人生态度的表现,这主要是从电影的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阿甘正传》开篇,影片就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技巧,利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构造出了这部影片。因为影片大部分故事的展现是通过阿甘的回忆做为插入来实现的,从而叙事距离得以有效生成。影片通过对这种叙述方式的采用,让故事自行展现,在作者与故事之间造成一种叙事的距离,有利于作平静、淡泊的铺陈、描叙;另一方面,被追忆的往事由于与主人公状态的时间距离也造成了一种叙事距离,这使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形成。正是这种叙事距离的设计使电影从一开始就笼上了淡淡的诗韵,正与影片的诗性人生主旨相对应。
电影另一个重要的叙事策略是对历史情境和人生努力给予了虚拟化手法的处理:①对美国一系列历时了几十年的历史事件,仅勾勒出一个粗略的时间框架,使日常人生的景观显现出来;②对战争只做简略虚化的处理,弱化了战争给人的残酷感,防止了影片局部情景与总体艺术风格的不协调;③并通过对阿甘奔跑的传奇化处理,实现了阿甘体验人生、关注生活的积极人生取向;④还有丹上尉与风暴的奋勇搏斗的场景则是向生活灾难抗争的强劲人生态度的象征性表现,而布巴对虾的痴迷实际上是热爱人生、专注生活的寓言式的体现。
主角阿甘作为一名“”的边缘性人物,被牢牢地定位成具有主流性品格和美德的“普通”美国人:作为阿甘性格外包装部分的残疾和,在心理背景下变成了一种每个普通人都会有的弱点的隐喻;阿甘所代表的曾经的现实和现在的幻想,象征着每一个美国人心中所珍藏着的美国梦。
阿甘既让人看到了奇迹的发生,又以他生理上的缺陷填平了这个神话与现实、英雄与凡人之间的鸿沟。由此影片对传统的英雄神话和社会寓言进行了颠覆和解构,一个意味深长的讽刺产生了,同时也成功地显现了一种世俗人生智慧即“阿甘哲学”。
这开头结尾的两个镜头被称为“羽毛主题”,相似的情景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有时是原型,有时是根据剧情需要的变型。这片的羽毛无论在内容还是结构上都有既重复封闭又变化开放的表现,充满了深意的美感和韵味。所有的故事就在这羽毛的自由飞扬中开始,人生就象根羽毛在风中。在最后的镜头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荡的象征,则完成了对人生这一主题的思考。
羽毛:
四、语言风格分析
艺术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风格,与影视的其他艺术表现手段可以相融合。对人物本语言的运用,因音调、音、力度、速度和节奏等要素,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创造特定的审美空间,并增添审美意象的活力。
影片《阿甘正传》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不论是在词汇、句法的层面上还是在语用的层面上都显示出了语言设计的专业性与准确性,一方面可以制造出一定的幽默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英语语言的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