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城”洛杉矶
作者:叶永烈
来源:《检察风云》 2017年第22期
    洛杉矶的英文原意为“天使之城”,如同镶在太平洋西岸的一颗硕大无朋的宝石。
    洛杉矶又有着“阳光之城”的美誉。我在洛杉矶住了近两个月,只遇上一个阴天,两个下午是下雨天气,可上午还是阳光灿烂。洛杉矶要么不下雨,一下便是瓢泼大雨。记得那回下大雨,我正在高速公路上,车窗玻璃上一层急瀑,所有的轿车四周是一团白雾。在大雨中,当即事故频发,轿车追尾互撞。我所在的那条高速公路上一连发生两起车祸。那便是由于洛杉矶很少遇上大雨,人们缺乏风雨中的驾驶经验。正因为这样,人们笑称:“洛杉矶人是不知道在大雨中该怎样开车的。”
    洛杉矶有时被称为美国第二大城,有时则被称为第三大城。其实,这是按人口的多寡来排名。居于榜首的当然是纽约。至于洛杉矶和芝加哥,由于人口总数相仿,所以老二、老三的交椅不时“浮动”。不过,如今洛杉矶人口大大超过芝加哥,稳坐第二把交椅。
    1900年,洛杉矶人口不过10万人,在全美城市排名第36。如今,洛杉矶郡由88个城市组成,人口1 025万。洛杉矶市区人口超过400万。
    不过,倘若按城市面积大小排名,洛杉矶当居美国之首。
    初见洛杉矶,便颇为惊讶:从飞机上看下去,成片成片的平房,只有市中心才有那么“一小撮”高楼。这是由于洛杉矶多地震的缘故,不便造高楼。市中心那“一小撮”高楼,是按防强地震的标准建造的,成本比普通的高楼高得多,所以洛杉矶绝大部分是平房或者二层楼房。这么一来,洛杉矶的市区面积就变得很大,诚如把上海所有的高楼都“化”为平房,市区的面积一下子要增大好多倍。何况,洛杉矶家家户户门前有一大片草地,后有一个大院子,所占面积就更大了。
    正因为洛杉矶那么大,朋友们来看我,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开半个多小时,说是离得“很近”!住在如此硕大的城市,倘若家无轿车,简直无法过日子。也正因为这样,洛杉矶市区拥有五百多万辆轿车,平均一个人拥有一辆!轿车的普及率,不亚于上海的自行车。在高速公路上,车流如潮。尤其是夜晚,去的车亮着一红尾灯,来的车亮着一黄前灯,如同红黄两河在奔腾澎湃,分外壮观。
    在洛杉矶,除了美国人之外,最多的要算是墨西哥人和华人了。美国军队于1846年从墨西哥手中夺得洛杉矶。那时,洛杉矶还只是一座小城市。1876年,横贯美国的南太平洋铁路延伸到洛杉矶,把这座太平洋之滨的港口跟美国东部地区联在一起。顿时,洛杉矶“走红”了。这座小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进而成了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城市。由于这里本来是墨西哥的领土,加上这里至今离墨西哥本土不远,所以这里的墨西哥人很多。也正因为离墨西哥不远,所以“阿米哥”(即墨西哥人)偷渡前往洛杉矶者颇多。“阿米哥”们在洛杉矶一般过着下层生活。
    有一回,我遇上红灯。乘车子停下之际,一位“阿米哥”一手拿着塑料桶,一手拿着刷子,迅速地为我们刷洗车窗玻璃。当红灯变成绿灯时,他已把车窗洗干净了,很感激地拿着我们给他的一美元小费。他就这样,乘红灯之际,为一辆又一辆过路轿车冲洗车窗,不管你的车窗玻璃是否脏了,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
    墨西哥盛产花生。街头路边,常见“阿米哥”卖花生。墨西哥人炒花生的手艺也真不错。所以吃了“阿米哥”的花生,都说“味道好极了”!
    洛杉矶和旧金山,同为华人大本营。旧金山的华人,大都是老移民──来自广东;洛杉矶的华人,大都是新移民──来自。于是,洛杉矶的蒙特利一带华人聚居的地方有了“小台北”之称。其实,这大抵由于洛杉矶濒临太平洋,冬日充满“金的太阳”,夏日也不算热得过分,跟台北的气候相仿,所以台湾人大批移民于此。这里地域如此广阔,住房如此宽敞,要比台北舒服得多。
    我在洛杉矶结识了不少的朋友。台湾人在这“小台北”大都生活得不错。那里的大企业家,不少是台湾人。有些台湾人在台湾本来就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移居洛杉矶是为了生活更舒适,或者求得企业向美国发展。也有不少台湾人来美国之后,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奋斗过程,才算站稳了脚跟。另外,在洛杉矶,还“隐居”着一批台湾政坛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
    1993年去美国的时候,在洛杉矶Rowland Heights住了近两个月。Rowland音译为罗兰,而Heights则
是高度、山岗的意思,Rowland Heights 也就译为罗兰岗。
    从洛杉矶市中心驱车往东,大约三十分钟车程,就到了罗兰岗。罗兰岗如今是洛杉矶华人的三大聚居地之一。那里有规模颇大的华人超市——“大华超市”“香港超市”。
    一位久居罗兰岗的华人回忆说:移居来美,转眼已二十多年,当年就在罗兰岗一位表兄家附近住下。那时住在这里的华人大约只有六七户人家,和我们一同来美的七十岁老母,一下车就说:“美国说是最繁华,从机场到这里,连一栋大楼都没有,比还落后!”
    在当时,罗兰岗什么华人商店都没有,都要到蒙市去买菜、吃中餐,华人圈中也不知道罗兰岗在哪里。自大华超市在此设立之后,才渐渐形成小商圈,现在则有多家超市、中餐馆、华裔诊所、中西药房等,成了洛城东区最繁盛的一带。
    由于越来越多的华人居住在这里,光是我们这条街就有近十户人家,是来自中国大陆及港台的人士。每当左邻右舍见面寒暄,普通话、闽南话都可通,一点也不觉得是住在美国。大家常在假日或闲暇之余,一起泡茶聊天,偶尔几个家庭,各出一菜,合聚一堂,闲话家常。
    洛杉矶华人最早的聚居地是在洛杉矶市中心。从那里的日落大道往北,便是中国城。城区大约以百老汇街为主轴,一直延伸至柏纳德街,那里有许多中国餐馆。
    洛杉矶中国城那里大都是老移民。据说,在1850年,还只有两个中国人住在这里。1870年至1880年,第一批华工近五千人来到洛杉矶,开垦土地、疏通河道,开始形成中国城。这是洛杉矶最早的创业族之一。然而,由于中国城处于洛杉矶的市中心,那里地方不大,面积有限,所以那里只是成为中国商铺的集中场所,是洛杉矶华人的购物、聚餐之地。
    蒙特利公园市是新兴的华人聚居区。蒙特利公园市位于洛杉矶市中心东11公里处,只要花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洛杉矶市中心,比罗兰岗离市中心要近得多,所以发展比罗兰岗更快。诚如纽约的法拉盛后来居上,超过了曼哈顿的唐人街,成为纽约最大的华人聚居地,蒙特利公园市如今也超过了洛杉矶市中心的中国城,成为洛杉矶最大的华人聚居地,华裔伍国庆曾任市长。
    我在蒙特利公园市沿途见到许许多多中文招牌,既有三联书店,也有香港超市,还有张胖子餐馆。蒙特利公园市腹地广大,面积约20平方千米。
    据统计,在1950 年,蒙特利公园市的白人居民的比例为99.9%。到了20世纪60年代,蒙特利公园市白人居民下降到85%,拉丁美洲族裔人居民占12%,亚裔居民为3%。自1970 年起,蒙特利公园市的白人居民的比例从51%迅速下降到7%。而亚裔居民的比例上升到15%。2000 年,亚裔居民的比例上升到62%,其中华人占47%。
    华人移民之中,原本主要来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人口开始超过来
自的移民人口。尤其是来自上海的移民甚多,“小台北”之称也就改为“小上海”了。
    华人移民以蒙特利公园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扩散到圣盖博谷地沿线的十二个城市,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国谷”。
    我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出席会议。这座位于海滨的大学,是尔湾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在尔湾高科技园区,三分之二以上的科技人员是华裔,这里已经成为加州新的硅谷。
    谢明毕业于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在1980年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研究生。不久,在洛杉矶发生了一桩震惊美国的命案,一个绰号叫做“夜行者”的凶手在洛杉矶一连谋杀了13个人,警方靠着识别指纹抓住了罪犯。从此。他对用电脑识别指纹产生了兴趣,发明了电脑指纹识别系统。
    另一位出自“中国谷”的新闻人物叫做张茵,她来自中国山东。她1985年来到香港,做废纸回收生意,人称“破烂王”。1990年,她来到洛杉矶“中国谷”,开办了玖龙公司,开发废纸原料市场。经过多年的奋斗,2006年她成为中国的“女首富”。
    《洛杉矶商业周刊》经过调查指出:“圣盖博谷地成了美国华人的中心,其吸引力就像磁石一样。这里靠近太平洋,独特的气候就像中国的昆明、香港和台北一样,更重要的是这里做生意、生存的气候更好。这种气候兼有东方的文明和西方的学识。美国西部是创业开拓者的世界。”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天使的城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