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天策上将”邓伦是谁夺位登基
何炅到底有多高1.“天策上将”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讨,屡立功勋。为此,唐高祖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promax
2.玄武门之变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卧室墙漆效果图大全”,袭杀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历史认识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
1.原因
经典一句话2.具体措施
(1)完善中央官制:贞观年间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2)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行《唐律》,对《隋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对处死刑极为慎重。
(3)发展选官制度: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扩大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完善经济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概念辨析
“贞观之治”是指唐代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当时年号为“贞观”(626~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认识
“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陈翔的图片“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1.开明的为政作风
(1)知人善任:唐太宗以宽广的胸襟和独到的目光,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这对于制定和贯彻贞观新政、扩大统治基础、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兼听纳谏:唐太宗广开言路,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形成了较为开明的政治气氛。
(3)转向“文治”: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后,不失时机地向发展经济、加强制度建设的“文治”转化。
史论要旨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
(1)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重点精讲
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的原因
唐太宗视华、夷为一家,推行较为开明和平等的,采取战争、和平、册封、和亲等灵活方式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边疆各族的发展,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信赖。
2.开放的时代: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出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3.贞观后期
唐太宗与贞观之初相比,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
知识图示
主题一 “贞观之治”
史料一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警震惧!——唐太宗语(《贞观之治》)
史料二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富民”措施。
(2)史料二体现了“贞观之治”的哪些方面?
提示 (1)“为君之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富民”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2)吏治清明、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物价低平。
主题二 对唐太宗的认识
探究点1 民族团结政策
史料 贞观二年,突厥来骚扰唐朝。当时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另一种意见认为:“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问题思考]
想一想,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
提示 回答本题,可赞同任何一种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把突厥族驱赶回故土,可以缓解突厥对唐朝边境的威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意第二种观点:对突厥族实行羁縻政策,对他们进行教化,施恩威于他们的首领和百姓,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突厥对边疆地区的威胁,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探究点2 对唐太宗历史地位的认识
史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史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
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探究唐太宗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为此,唐太宗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唐太宗的主要变化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善用贤人;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完善科举制;注重民族团结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