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实力后盾助力纵深突破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纺织》 2016年第8期
要问中国纺织哪里强?江浙一定名列前茅。而作为这两地的对口援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会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正是江苏对口援建地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副省级自治州,下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奎屯市、伊宁市、霍尔果斯市等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近两年发展迅速。据悉,截止6月底,伊犁州直已有纺织服装企业139家,其中:纺织类企业22家,服装类企业70家,针织类企业35家,地毯企业4家,家纺企业7家,皮革加工企业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37.79%,解决就业8970人。
伊宁:完善供应链形成生态圈
伊宁市是伊犁州的首府,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爱上这个地方,湿润的天气、丰富的美食、安逸的生活,新疆“塞外江南”的美誉并非虚妄。记者驱车来到位于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的新疆景丽针织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正是从江苏而来。董事长邹丽萍告诉记者:“本来我们是打算去苏北投资,到这边是跟朋友一
起来旅游顺便考察环境,来了之后感觉确实很好,政策好、环境好、政府的服务好,于是立刻就准备投资。”
邹丽萍说:“决定投资后,从江苏我就带了三个人过来,一个管生产、一个管技术、一个是电脑操作员,剩下的全部在这里招。第一批工人招了100人,培训完成后全部签了劳动合同。第二批很快又招了100人,今年3月份我们招了第三批员工,一切进展顺利,不愁订单只愁没有场地和工人。”记者来到景丽针织时他们的厂房改造还在进行中,企业处于边建设、边安装、边培训、边生产的状态。“没办法,订单太多做不过来着急啊。”邹丽萍说道。
尽管已经顺风顺水,但是邹丽萍也表示目前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棘手的就是供应链配套不完善,许多面辅料还是需要从内地采购,不方便也太耗时。而针对这个问题在记者接下来的采访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解决方案。
伊犁特宁实业有限公司是位于察布查尔县伊南工业园区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也是该县首个获批自治区军用被装物资定点加工生产企业,总经理李福如告诉记者:“我们以前在江西南昌干了23年服装加工,原来就是军被物资定点加工企业,来这边的理由一个是援疆的热情另一个也是看准了未来新疆‘一带一路’的机遇。”李福如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沿用江西南昌的管理制度,依靠管理保证质量:“每个工序我们都是有跟踪单的,哪件衣服哪里不合格责任人是谁,一查就知道。”李福如说道。但是尽管管理严格,员工
流失的情况却基本没有,据悉特宁实业在新疆不仅沿袭了内地的管理体制还成立了工会,职工有了大本营,“权力有了依靠,收入有了保障,也是顺理成章。”李福如说道。
来新疆的企业都知道新疆的政策好,许多地区的厂房都是免租五年,然而李福如告诉记者:“明年我就准备把厂房全部买下来。”特宁已经早于许多企业下定决心、扎根新疆。“我在这里还要把服装产业链打通,还准备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骏宁,目前商标已经注册,很快将在疆内展开渠道建设,大力推广。”
与李福如有着相似想法的企业还有新疆星博丝路服饰有限公司的韩凤波。新疆星博丝路服饰有限公司是由江苏星博集团援疆投资建设的全资公司,董事长韩凤波告诉记者,来到新疆主要面临两个困难:“第一就是工人,第二就是供应。”
“工人主要的问题是效率低,我在内地的生产线一个工人一天生产30条裤子,这边平均是内地的三分之一,下一步我准备上一些全自动的设备,关键工序都依靠设备来干。”韩凤波告诉记者。“供应主要就是面辅料配套不完善。”韩凤波告诉记者他打算投资三百万做一个“伊犁服装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韩风波说:“产业发展不是简单几个工厂的集聚,整个产业的生态,特别是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是真正实现产业成功承接的必要条件。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的关联状态决定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和产业链的竞争力。因此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不能简单地思考为成本问题,它实际关系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问题,具体包括面料、辅料、机械设备、加工、设计、培训、招聘、物流、营销等系列环节的紧密配合。沿海
大型服装生产厂家进入伊宁投资,首先就要看当地能否解决产品生产的配套问题,否则产业链脱节将导致生产加工成本升高,不宜生存。目前浙江和江苏的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非常专业化的配套生产服务,往往某个村就是某种服装辅料在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而在新疆还未形成这样的规模。”
韩凤波告诉记者:“伊犁纺织服装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将是一个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优化产业链资源的配置和统一管理协调,建设集面辅料选购、智能化服装设备采购及服务、服装设计开发、管理、推广、订单承接等。
霍尔果斯:向西出口定准市场是关键
来到伊犁霍尔果斯是必选项。作为与哈萨克斯坦仅一河之隔的中国西部距离中亚中心城市运距最短,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霍尔果斯有着自己的特殊的繁华。
伊犁州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包晓英告诉记者:“本来霍尔果斯市有着一批生产袜子的企业,但是做加工没有做贸易来钱快,很快就没人去做生产了,慢慢的这个行业就没落了。”虽然并没有什么纺织产业基础,但是霍尔果斯却进驻了一家全国纺织著名企业——红豆集团。
走进红豆的厂区,职工工作服上熟悉的红豆标志分外亲切。新疆红豆服装有限公司厂长周伟新告诉记者:“我在红豆整整干了14年,去年企业决定援疆,我就奉命带了7个人来到霍尔果斯,经过这一年多的新疆生活,我怎么也可以算个新疆通了。”
“红豆来新疆主要是出于集团战略规划的考虑。”周伟新告诉记者:“红豆未来要形成从南到北辐射亚太的产业布局,南面我们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投资了工业园区,现在进驻了100家企业,北面我们的布局就是霍尔果斯。”据悉新疆红豆服装有限公司在霍尔果斯总共占地面积53.32亩,新建厂房2.25万平方米,购置设备460台,目前已经建成标准化厂房3栋,其中1、21号厂房已投入生产,3号业务用房已建成未交付,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员工的培训。
周伟新告诉记者,红豆来霍尔果斯主要就是看中霍尔果斯出口中亚五国的便利口岸,但是今年三月份他们去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为期10天的市场考察,感觉市场还不成熟,产品恐怕销售困难,“但是我们现在到了突破口,准备从吉尔吉斯斯坦入手破冰。”周伟新说道。
霍城:为中小企业安家
在新疆,不仅大企业能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有许多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园紧紧抓住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机遇进行招商引资。霍城县服装服饰产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霍城县服装服饰产业园从2014年只有4家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到了今天拥有22家入园企业,其中既有来自天津的全球最大的剑道护具生产商也有本土代吾然地毯以及伊犁喀汗纺织品有限公司。
代吾然地毯的总经理塔吉古丽告诉记者:“我们一共买了园区20亩地,盖了4间厂房主要是做疆内地毯,
今年我们准备新进一台650万的德国织机,未来还准备再进3台,深耕疆内地毯市场。”塔吉古丽告诉记者代吾然有一款无染地毯,即只有毛线本不进行染料加工,目前非常受市场欢迎。
伊犁喀汗纺织品有限公司也是在霍城产业园区内的一家本土企业,主要做家纺产品深加工。公司总经理帕合尔丁告诉记者:“企业进驻园区只有7个月,目前用工120人,年生产100万件家纺四件套,产品除了在乌鲁木齐有专卖店销售之外,已经有部分产品出口到中亚五国。”记者到访时企业工人正在制作一批销往哈萨克斯坦的3000多套的订单。
奎屯—独山子经济开发区:延伸石化产业链实现千亿产值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区内,奎屯—独山子经济开发区是规模较大,产业发展较集聚的地区代表,也是唯一一个被划为“三城七园一中心”的七园之一的地区。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国杰告诉记者:“园区现有纺织企业14家,其中,已投产9家,在建5家。主要有:江苏金实业100万锭/年纺纱及200万锭/年筒子纱加工项目;天虹集团100万锭/年纺纱项目;佰郑棉纺70万锭/年纺纱、织布、油脂配套项目;奎屯云森纺织30万锭/年纺纱、3240头/年气流纺项目;华纺纺织有限公司6万锭/年环锭纺项目;天鹅浆粕6万吨/年粘胶纤维项目;开利地毯产业园和为纺织企业提供纱管、包装箱、条筒、托盘等配套的3家纺织器材项目。”
伊犁美食
记者来到位于园区的新疆天虹基业纺织有限公司,前段时间天虹一期项目50万锭刚刚举行投产仪式。公司财务总监路友荣告诉记者:“尽管近年来棉纺织企业运行遇到许多难题但是天虹的盈利能力在行业仍然排在前列,来新疆正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据悉天虹新疆项目一期50万锭从签约到投产用了不到1年,创造了新的“天虹速度”。走进新疆天虹的厂区,经纬、立达的机器赫然跃于眼前,紧张而有序的生产景象完全就是一部生动的援疆企业实力纪录片。
国杰告诉记者园区下一步将依托独山子大石化以及自主引进的宁夏宝塔石化为基础,大力发展化纤产业。“根据开发区石化产业规划,从2016年到2020年,开发区聚丙烯、乙二醇、PX和PTA的产能分别为70万吨/年、6万吨/年、19.6吨/年和130万吨/年。以此为基础,开发区已委托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编制《石化—化纤产业链可行性研究》,规划依托区域苯、甲苯、二甲苯资源,重点发展聚酯纤维(氨纶)、对二甲苯(PX)、PTA、尼龙66(锦纶)、聚酰胺56(泰纶)等产业链,支持纺织产业由纯棉纺向多纤维高品质混纺、服装成品转变,朝着规模化、高端化、特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积极打造自治区重要的服装纺织产业基地。”国杰说:“预计到2020年开发区将实现千亿产值的目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