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蓝天小学 吴文娟
第一课 阳光下的世界
教学目标:观察、感受同一物象不同时段所产生的彩、光影的变化。能使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各种阳光画作的感受。
教学重点:招贴从画家作品当中感受阳光下的迷人彩。
教学难点:学会用美术术语去评价画作,学习鉴赏。
教学准备:阳光风景的照片,莫奈画家的画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欣赏几张阳光风景的摄影作品和莫奈画家的《干草垛》系列画作。让学生们讨论并说说感受。
二、欣赏评述
1.观察《干草垛》系列画作,说说清晨、正午、夕阳、日落雪景时的干草垛有什么不同?彩有什么变化?
2.思考一下莫奈为什么要表现不同时段的干草垛?
三、深入探究
1.听一听:一些评论家是如何评价莫奈的,了解一下莫奈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2.看一看:欣赏莫奈其他作品。
3.议一议:讨论你对于莫奈以及莫奈的画作的看法。从构图、彩上,试着用美术术语评论一下莫奈的《干草垛》系列画作。
四、拓展欣赏
1.看一看:欣赏其他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感受不同风格的阳光。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阳光下的世界”的作品,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世界
莫奈
田黎明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感受阳光不仅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温暖和亮丽的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用美得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彩的魅力。同时,
在使用彩的同时,我还需要在学生的彩搭配,彩的明度,纯度等方面进行加强。
第二课 童眼看世界
教学目标:运用人眼的造型特点,结合夸张变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难点:学习夸张的手法,创造性地运用点、面、。
教学准备:不同情景的第一人称视角照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欣赏几张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不同情景的照片。(上课时、吃饭时、玩耍时、游玩时。)
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评述
1.《错误的镜子》画了什么?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2.《童眼看世界》的造型和彩有什么特点?作品表达了什么?
3.《智慧之眼》想表达什么?作者为什么选用鲜艳的红为主调。
三、学习探究
1.学一学学习课本当中作品的夸张表现手法。
2.看一看:示范范画,着重强点人眼的造型。
3.画一画:结合画眼睛,将自己眼中的世界描绘出来。
4.评一评、讲一讲:选择几幅较好的作品,让作者讲讲他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并从构图、彩、内容方面给予评价和鼓励。
板书设计:
童眼看世界
《错误的镜子》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习了运用夸张、想象、绘画、剪刻、印染等多种装饰性表现的艺术手法,表达身边不同的生活感悟和学习体验。
第三课 画出美丽的瓶花
教学目标:以“瓶花”为题,画出一幅彩丰富的作品。从花的种类、花瓶的造型设计和纹样
到背景的选取中培养学生环境、彩的搭配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装饰物与场景、彩与彩间的搭配。
教学难点:运用线与面的对比、彩调对比提升搭配美感。
教学准备:鲜花图片、花瓶图片、场景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欣赏鲜花图片,你能够认出几种花名。
二、观察引导
1.观察课本当中的作品,从构图、彩方面对作品进行简单评述。
2.展出鲜花、花瓶和场景图片,不断搭配。说说搭配的效果如何。
3.总结搭配方法,示范范画,运用线面对比、简繁对比、彩明暗纯灰对比来搭配鲜花、花瓶和背景。
三、学生创作
试着画出一幅精心搭配、精美丰富的瓶花作品。
四、展示评价
挑选几幅作品进行评选,师生们一同表述作品的优缺点,并提改进方法鼓励学生。
板书设计:
画出美丽的瓶花
线面对比、简繁对比、彩明暗纯灰对比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轮表明白了适合纹样的设计与绘制方法,在交流讨论中适合纹样有了更深的理解。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设计与制作的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把几种图形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适合纹样的特点。
第四课 正负图形的画面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正形,什么是负形,正负形的组合及空间关系,感受现实与虚幻的对比,体验正负图形交错构成的画面。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形,感受现实与虚幻的对比。
教学难点:领悟正负图形的巧妙组合,交错构成,虚实相生。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让两位同学上讲台,用画框框住两人侧脸的画面,演示《花瓶错觉》,让同学们说说感受。
二、观察引导
1.观察欣赏课本当中的作品,了解什么是正形,什么是负形。
2.分析正负图形作品的特点:暗喻、双关。
3.观察版画《动物王国》,进行考眼力小游戏。体验视觉转换,理解正负形相互交错、黑白对比、虚实相生的关系。
三、拓展欣赏
欣赏其他关于正负图形、视觉交错的作品,思考艺术家们是如何创造出这些作品的。
四、教师示范
在黑板上示范正负图形作品,讲解如何创造和应该注意的要点。
五、学生创作
同学们试着创作正负图形作品。
六、展示评价
挑选几幅作品进行评比,谈一谈优缺点并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正负图形的画面
正形
负形
教学反思:
大量大师创作的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采用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第五课 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学习创意创新。对两种物象进行概念打破并重组,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全新艺术品。
教学重点:打破固有思维,运用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进行创意创新。
教学难点:在巧妙组合的基础上突出主题性。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创新的妙处。
二、观察引导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说说这些作品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有什么不同?作品这样子创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并总结艺术家们奇思妙想的方法。
3.分小组讨论,运用这些方法,说一说要用哪些物体进行组合创新。
三、教师示范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物象组合创意画。
四、学生创作
大胆动笔将奇思妙想的点子画在画纸上。
五、展示评价
评选出最富有创意的作品,让小设计家表达一下设计理念。
板书设计:
奇思妙想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头脑风暴,学生们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创意十足,设计感十足,这一节课培养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学习创意创新。对两种物象进行概念打破并重组,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全新艺术品。
第六课 呼唤环保小招贴
教学目标:了解环保知识,认识招贴的意义、功能,并设计一款环保小招贴。
教学重点:认识招贴的功能、设计要素及构思方法。
教学难点:招贴的设计与形式美感有机结合,内容含义的表达。
教学准备:视频、图片、范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观看一段环保视频,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2.请同学们讲讲我们应该如何环保。
二、深入探究
1.思考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
2.展示环保主题的招贴,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
3.认识招贴。招贴是什么?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用招贴来宣传环保?
三、教师示范
老师示范环保小招贴范画,探究环保招贴的制作设计方法。
四、学生创作
动手设计一款宣传环保的精美小招贴。
五、展示评价
挑选出几幅作品,请设计家讲讲设计思路并做一个环保呼吁小演讲。
板书设计:
呼唤环保小招贴
文字
图片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环保海报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为环境保护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七课 多彩的民族纹样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服装的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重点:欣赏并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纹样。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民族纹样的造型、彩,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单独纹样。
教学准备:视频、图片、范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欣赏关于少数民族服装的视频,感受民族服饰的美感。
2.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给你什么感觉。
二、引导观察
1.观察课本当中的民族服饰纹样。
2.了解单独纹样及其特征。
3.展示图片,对比观察两例传统刺绣纹样。说说主要的单独纹样有哪几种?外形、彩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欣赏分析
1.看一看:欣赏不同的刺绣纹样。
2.议一议:分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图案来设计装饰单独纹样。
3.说一说:自己发现了哪些图案规律和设计方法。
4.画一画:试着通过一些图案,动手设计出漂亮的装饰纹样。
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纹样
重复纹样
连续性纹样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第八课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油画《伏尔加河纤夫》,感受沙皇统治下纤夫们沉重的苦难及坚强的毅力。感受画家笔下劳动场面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画作当中劳动者的表现手法。感受劳动的光荣。学习画家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画家们如何通过表情、动态等细节刻画去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播放《伏尔加船夫曲》,说说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评述
展示列宾油画《伏尔加河纤夫》,引导同学们分析欣赏。
1.引导学生观察各个纤夫的动作、表情、衣着特点,大胆猜猜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的?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纤夫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作者花大量时间去写生才创作了这幅画?
三、深入探究
介绍画家列宾的生平、绘画风格及其艺术成就,谈一谈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四、拓展欣赏
欣赏其他画家表现劳动者的美术作品,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他们对劳动者的赞美。
五、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勤奋、多劳动,感受劳动的朴实和欢乐。
板书设计: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伏尔加河纤夫》
农民画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伏尔加河纤夫曲》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的画家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开拓了视野,启发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了解作品的内涵及艺术魅力。但对于现在的社会,大部分学生缺少劳动,不知从何谈劳动感受?因此,在课堂上先让一些有劳动经验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体会劳动的价值与美感,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画出“有感情”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