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出自哪里]三顾茅庐出自

    三顾茅庐出自篇1: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延伸
    lè bù sī shǔ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古代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点评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
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
    三顾茅庐出自篇2:《三顾茅庐》阅读答案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
    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
    经过:
    1.如鱼得水。
    2.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
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三顾茅庐出自篇3: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顾茅庐》
    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
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
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