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出自哪里
“危亡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对战国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概括,也就是从当时儒家学者的见解中总结出的治国理政方法。在《春秋繁露》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理论。《春秋繁露》是在汉代董仲舒编撰完成后进行修订,分为上篇《危亡论》和下篇《安危论上》,其中上篇写的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下篇写的是“安而不忘危,危存而不忘亡”。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就要警惕危亡之事;国家已经存在却没有引起重视,反而威胁国家;危险越来越临近却没有引起重视……在这些历史文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当时中国面临“安而不忘危”、“危存乎安”等问题。
一、春秋时期,社会政治形势严峻
春秋时期,周天子统治在周王室的庇护下已近春秋末期,但到了春秋末期,政治形势却更加严峻。礼崩乐坏,战争频发。在战争中,双方互相残杀,诸侯国之间互相兼并。土地兼并和人口抢夺更加严重。商人和奴隶主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形成了两大集团;贵族和庶民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引发了战争。两大集团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诸侯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各国内部出现严重分裂。
1、诸侯内部矛盾尖锐
鲁国中卿子之争,陈国、蔡国等国发生了内乱,公子夷吾趁机夺取了鲁国相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和晋国大夫公子豹争夺权位和晋悼公联合起兵反抗晋国霸权。诸侯为了维护自己在本国的利益和地位,争先恐后的发动战争,向邻国侵略、掠夺土地。战争期间,各国之间发生了很多恶性事件:如晋文公杀害范氏兄弟;鲁僖公杀其弟鲁襄公以及杀害伯父叔父伯仲兄弟等。诸侯国之间还发生了战争。其中以晋国为代表,双方都在互相侵略争夺领土资源。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 2、春秋时期,各国内部也出现严重分裂
齐国与晋国都想统一中国,但在政治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齐国希望与晋国合并、晋国希望联合齐国和楚国等。晋国则希望与晋国合并、晋国希望同楚国联合、楚国希望联合晋国等等。这些想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矛盾,但随着时间推移,各国之间也出现了严重分裂。楚国是当时重要的强国之一,他与晋王争夺诸侯权,并企图在晋国和楚国之间结成同盟。晋国利用楚国出兵灭掉楚顷襄王时被楚国所杀而开始吞并楚国之机展开进攻并夺取楚国大部土地。楚国也因此陷入一种内乱之中。
二、春秋时期,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变化
人类是自然界中最伟大、最神秘的生命,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在春秋时期,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变化,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自然现象——“天人感应”现象,正在人们身边发生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天人感应”现象就是人和自然之间互相感应、互相依靠,也就是人与自然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这种“天人感应”现象就是在当时人们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天人感应”现象。如果没有人利用这种现象来控制自己国家的人们和政治活动,那么这一现象就会像幽灵一样继续存在下去。春秋时期之所以出现天人感应现象,那是因为当时国家处于战乱之中,人民们生活困苦不堪;而在战争过程中,国家之间很容易出现互相残杀、相互战争这样恶性的事件。如果人与自然关系被破坏殆尽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将会遭到灭亡。
1、“天人感应”现象的出现
在我国的古代,天上有“七仙女”,地上有“四大天王”,这三个国家都与天上存在着“七仙女”关系密切。其中,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现象最频繁、影响最大、危害最大的一个时期。当时,春秋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国家之间发生了战争。而战争期间产生的天人感应现象也让当时天下之间一片混乱:谁控制了战争就控制了天下;谁不控制战争,就控制了天下。从这一点上看,当时中国发生战争是因为政府违背自然规律所致。但因为有了春秋
时期“七仙女”存在,春秋时期世界上发生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件;所以我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应该对这种天人感应现象保持高度戒备心。而当时国家之间进行战争都是通过武力来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点在史书中也有明确记载。
2、春秋时期的天人之间关系变化
在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天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春秋时期的天人关系是在战争中形成并不断强化的,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开始充斥着战争、暴力等观念。此时天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因为人们对于战争都是抱着一种厌恶心理或是畏惧之心。而到了春秋以后,天人关系发生了变化,战争和暴力逐渐成为了天人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3、从“天人感应”现象中反映出来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自己国家与民族的生存环境,那么这个国家将会面临灭亡的危险。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有的国已经开始寻新的发展之路,有的国则正在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在春秋时期“天人感应”现象影响下产生的“天人相感应”现象,反映出来的是当时人们生存环境中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让国家不再那么依赖大自然,人们也不再
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无忧无虑了;人们开始追求自己喜爱和向往的东西和自己喜爱或期待着去做,寻求一种理想家园;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和谐。
4、历史意义
《左传》中说:“国之将兴,在人才。将发其国而国之将亡,其将亡而国之将亡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例如西周时期周公和周天子都非常重视人才;在孔子看来人才就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在西周时期就有像乐师这样为了国家社稷而献身于国家治理活动着的人;而对于春秋时期来说我国又出现了以子贡为代表的“贤良之士”;甚至出现了以夏桀为代表的“夏桀之乱”等历史悲剧;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战国时期,各国普遍面临着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问题
由于各国的国力和人口均较弱,再加上国内战乱的影响,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贫困不堪。各国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稳定本国的政治局势。周天子为了防止诸侯篡位,在各国设立相国。而各国没有将相国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或外孙或嫡庶亲属,导致了周天子无法有
效地进行政治管理和行政实施。为了维持政权稳定,诸侯王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使得国内矛盾更加激化。
1、秦国的崛起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正式崛起。在统一六国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间争夺领土的一方。在秦惠文王、秦穆公时期,由于国内经济落后,经济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苦不堪。为改善民生,秦、楚、燕等国都相继进行了改革和变法,以缓解经济困难和社会矛盾。为了防止内部分裂,秦开始将其作为防御和抵抗外来侵略之所。秦国通过统一战争,收复了被侵略领土,巩固了它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2、秦国的“七国之乱”
秦惠文王即位后,积极向各国宣传变法,但是效果不佳,秦国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人相信,秦国变法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七国中,赵国是最后一个在秦国变法改革中失败的诸侯国生,他不接受周天子建立的国家,而自己被流放到秦国做人质。赵惠文王不听了赵孝成王和韩襄王的建议,让赵惠文王带领军队讨伐魏韩。秦国将领田忌、白起等以田忌为首,白
起为了保住秦王朝江山自导自演了一场叛乱。这场叛乱历时三年之久,使秦惠文王没有了根基和后盾,最终被齐国所灭。
3、秦国走向灭亡之后,魏国又开始了强大,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候,天下已经形成了五国格局。
秦统一六国之后,将原来秦国所占据的地区都纳入秦国的版图之内。从此形成了五国局面。秦国在经过了魏国、韩国、赵国三个小国之后,就形成了中原三国之一。魏国、韩国、赵和秦国都是以魏为国都,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诸侯。魏李悝变法成功之后,魏国、韩国、赵国、秦国进入了鼎立阶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