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微博;暴力;圈子;传播
2016年春晚开播前夕,因为春晚导演组没有邀请六小龄童上春晚而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抗,半天的时间六小龄童的微博粉丝增长了将近一百万,央视春晚以及总导演的微博在几个小时内被网友们霸屏,呼吁让六小龄童上春晚,并且开启以六小龄童为话题的讨论。在没有得到春晚的回应后,网友们从最初的请求到后期的谩骂、侮辱。甚至认为不请六小龄童是春晚最大的失误,最终发起抵制春晚、不看春晚的言论,迫使央视春晚微博最终关闭了评论功能。
原本微博的兴起是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在反应民情民意、提供信息、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微博暴力。微博中开始频繁出现谩骂、质疑、指责的评论。本文将针对微博暴力的圈子式传播来进行分析。
微博暴力概述
1.微博暴力的概念。媒介暴力是指大众媒介作为实施者所施加的暴力行为,大众媒介利用其特
六小灵童殊身份尤其是传播方面的强势对受众造成伤害[1]。微博暴力则是媒介暴力的分支,是指用户在使用微博传播信息、发表评论的过程中,因话语权和影响力存在差异,掌握较强话语权的用户利用自身优势,在微博上对另一微博用户或者不用微博的人所进行的攻击或者压制,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暴力伤害[2]。
2.圈子的概念。在微博中,存在着一个个不闭合的圈子。圈子是指因某一共同兴趣、共同方向、统一观点而聚集在一起的,并且互相为好友的,目标一致的维护圈子中的人的集合。它有着不稳定、不成熟的特性,并且随时都可能再组建。
微博的圈子分为私密圈子、半公开圈子以及全公开圈子。前两者属于私人圈子,是个人用户闭环交流圈,以用户自身为中心,没有互相添加好友的陌生人是无法进入这个圈子的,并且在这个圈子中所发的信息只可以评论不可以转发的。
后者属于公共圈子,是公开发表的传播圈,发表的信息是处于公开状态的,没有添加的好友也可以在这个用户的微博平台看到这条信息,并且可以进行评论和转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