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双泉寺明代《弘善妙智国师塔铭》考国师
苗天娥*
摘 要:京西石景山区双泉寺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唐代,是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双水院”,明清之际变成昌慈古香道上
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在明朝宣德二年(1427),双泉寺被御赐
为藏僧弘善妙智国师的下院,成为古香道上汉藏文化交流的一
个窗口。然而,对弘善妙智国师及其塔铭,明清史籍失载,长
期以来学界对此研究甚少。本文依据碑拓残缺铭文、1958年北
京市文物局一普资料和高清照片,确认塔主为来自甘肃省狄道
地区的藏传佛教高僧何领占朵儿只,梳理了他一生中栖身的四
大寺庙、任职以及参与的重大活动。
关键词:弘善妙智国师 何领占朵儿只 寺庙 任职
旧时,从海淀区昌化寺到石景山区慈善寺有一条古香道,俗称昌慈古香道,为通往金顶妙峰山南香道的重要一段,其间有一座掩映在绿荫中的古刹,名叫双泉寺。这座寺庙的历史非常久远绵长,最早可上溯到唐代,金时是赫赫有名的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金章宗酷爱春山秋水,曾在京城西部山脉林泉茂盛之地修建梵刹行宫八座,双泉寺即其“双水院”。明清以降,它稳居古香道要冲,一度香火很盛,在行香走会的香客中颇有名气。寺前
* 苗天娥,石景山区文化馆。
设有茶棚,过往的香客和来此踏青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喝上一杯双泉泡制的香茶,歇一歇脚,拜一拜佛。但其寺史尚有空白,许多史实湮没无闻,笔者以《弘善妙智国师塔铭》为爬梳起点,管中窥豹,以见一斑,来探寻这块宝地的隐秘源流。
一 汉藏合璧《弘善妙智国师塔铭》
在寒暑更迭中,双泉寺大部分历史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了,仅剩明代“敕赐香盘禅寺报恩碑”(碑首存此9个篆字,碑文漫漶不清)和清代《重修翠微山香泉寺记》(为磨去明代“香盘禅寺碑”碑文重新镌刻)两通碑刻及一块明代塔铭。关于两通碑刻,地方典籍中有所记载,只是汉藏合璧的《弘善妙智国师塔铭》不知何故失载。1958年,北京市文物局开展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载有塔铭,但不全。之后,塔铭突然失踪。2010年重修双泉寺时,塔铭从地下发掘出来,重见天日,被镶嵌在二进院殿后墙之上。
塔铭录文如下:
篆额:大明
第一行:弘善妙智国师(下缺数字)
第二行:行在  虞衡清吏司(下缺数字)
第三行:师姓何,父何尔,母刘氏。洪武辛酉年七月十三日生师于马(下缺十余字)
第四行:童丱丰姿异常,神气秀发。洪武初,舍送南京鸡鸣寺,住持番僧(下缺十余字)
第五行:若顾若定,三乘四谛之法尽在胸臆,真琳莫不能□其光,遂闻茂(下缺十余字)
第六行:乾诸国,迎请大宝法王,演译大法,导□□□,
□德莫测
第七行:皇上嘉其聪睿,授直隶太平府僧纲正。永乐癸未,【蒙差长河西四川慰招采,后差】(内12字据1958年北京市文物局一普资料补录)(下缺十余字)
第八行:请大善国师班的达、西天佛子大国师□□□□。累随
第九行:圣驾北征朔漠,拥护往还,凶格化,擢升僧录司左觉义,转升左阐教。丁未□荷(下缺十余字)第十行:宣宗圣皇嘉授弘善妙智国师,锡以龙章锦诰,金冠法衣,
第十一行:恩至渥也。辛酉岁十月初一日,整冠洁体,跏趺正坐,召门徒长子舍剌巴曰:“吾□□置□做□□□焚化可俭□□”
第十二行:将衣钵付嘱已,至脯时,示化于能仁寺。钦赐大禅室。享天年五十五岁。□月廿九日□□□□焚化,□□则□□□
第十三行:塔寺。光成五彩,瑞气缭绕,舍利盈掬,非师精至道,默究妙理,能□此□。遂卜葬□都城西翠微山双泉寺,创建浮图。□
第十四行:塔鸠工营毕,净通禅师率诸徒来谓予曰:“吾师已归圆顿,□□
第十五行:列圣恩沐,愿征一言,以彰金石,而垂不朽。”予托乡故辞,弗却。大哉!□□□相传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识,妙有为用(下缺4—6字)
第十六行:□心印。非弟子无以做师之大业,今长徒舍剌巴之存,即师□□。师之行□道得存也,千载之下为师。弟子(下缺5—6字)
第十七行:□请书,勒之金石,以为铭曰:大雄垂慈,浩劫无穷。无住即住,无相为家。克□克己,后□□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