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人的活动
摘要:《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名画之一,也是少有的一幅表现古代城市面貌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一幅写实作品,反映了12世纪古代北宋首都东京汴梁的社会现象。它在视觉上给我们一次震撼,也让我们认识了——中国人在当时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和我们今天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可以从画面上人的活动了解当时的社会百态。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 人 活动
《清明上河图》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家都知道,都曾学习过的。在小学美术第六册,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里面都有这幅图的文字介绍和插图。这幅作品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人对此作品都能说出一些见解。我想通过作品中人的活动来说明当时东京汴梁的繁华及人的活动的特点。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
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和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点,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这是在百度百科上对于清明上河图的分析。这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和古代的写意、花鸟、山水等有很大的不同。画家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时代气息。整幅画面刻画十分真实,如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的人物活动、桥梁建筑结构、车马等等。反映了12世纪北宋末年首都汴梁的城市面貌,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作了细致的描绘,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具有很高的艺术、社会、历史、考古等价值。
创作这幅画的艺术家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读书,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游学,后学习绘画,擅长界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1]他一度在宫廷画院任职,后来又在社会上卖过画,是活动于北宋后期的卓越的风俗画家。除传世作品《清明上河图》外,还有一幅《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2]在初中及高中教材所选的《清明上河图》都是《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全幅画长一长六尺五寸、高七寸六分(525cmx25.5cm),共描绘各类人物810多个、牲畜94头、树木170多棵。[3]作品一般分三段,第一段,描绘汴京郊野的春光,在远处的山景中,
掩映着几家茅舍、老树和河流。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走向城市中去。在小路上有一顶轿子,里面坐着一位妇人。轿的后面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行人,好像是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去城中卖炭的、坐轿子的、以及路人,从画的开端介绍了北宋时期的人物活动的场面,就像现在的县城一样,路人去赶集,从郊区走向城市,从荒凉到繁荣。还是以清明时节人的活动为中心。第二段,描绘汴河码头的繁忙场景。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看大船过桥,有些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船。从画面看到了虹桥码头区,这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繁忙的景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期人的活动,从视觉上感受到了当时的城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的人,作为城市的市民,有一部分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开始了从事以手工业、商业、船工等生活,具有现代城市的一些特征。最后一段,描绘了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
房子都是些商店,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商店中有各种各样的货物,让人目不暇接。还有专门经营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商店,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比较大的商店,装潢比其他商店精致,在门头上还扎有“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上的行人,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高官显贵,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无所不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画中描绘了城门口的纳税情况,门城楼内道北有一座房屋,门前没有招牌,旁边堆放着一些打过包的货物,货物旁有一人拿着笔在登记货物,一旁有个人在对登记的人说着什么,生动的表现了这一类似收税的场面。整幅长卷,生动翔实的描绘了在都城生活的各人等的生活百态。
据说,这幅图曾供奉在南宋时期的专门场所,供南宋的官员缅怀开封汴梁的繁荣景象,可见这幅画的影响。画家最值得赞赏的是在绘画这幅作品的时候,没有从当权者的角度,去粉饰太平,去歌功颂德。在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乞丐,在图中城楼门外街道中心的地上坐着一人,正在向路人乞讨。[4]从都市繁荣的背后,有着成千上万乞丐。画家也是具有一颗悲悯的
心,从方方面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宋朝时中国是非常卓越的,人口从王朝兴起的6000万(960年)急骤地增长到公元1100年时的1亿。[5]从人口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宋的繁荣,《清明上河图》则从视觉上,让我们了解到了宋代的人的活动。从人的活动,让我们了解北宋的方方面面,让今天的人有一个视觉形象的认识,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当时人的生活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06.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4]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06.
[5]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全球通史古代春交性插图5[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