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二中经济史专项训练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
2.哈萨克牧民曾携儿带女,骑着马,赶着牛羊,驮着家具,一生要搬80多次家。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属于
A草原文明 B 大河文明 C 农业文明 D 海洋文明
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D. 经济停滞倒退
4.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井田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用怠工的办法对付贵族的剥削
C.农民都有自己的私田可以耕种 D.农民徭役负担太重,无力耕种公田
5.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如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发展状况呈现的趋势是()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
6.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提供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商人重金钱不重感情 B.唐朝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C.唐朝茶叶商品化程度高 D. 交通不便,经商路途遥远
7.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起始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发展的新天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开发取得成就的原因是()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②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
③一些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以图发展④自然条件较好,社会相对稳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关于明清商业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内市场扩大 B.长途贩运发展
C.商品经济局限于大城市 D.南京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
9.中国共产党重视当今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率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已经免交“皇粮国税”,国家还要“反哺”农业。在“民生”问题上,孙中山先生曾作过的贡献是()
①“平均地权,家给人足”②“三民主义”必须落实“民生主义”
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D.①②③④
10.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
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②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
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生活环境④唐朝诗人比其他时代更具有想象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11.下列生产工具的创制,为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奠定了最为根本条件的是 ( A )
12.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从本质上反映了 ( D )
①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②围湖造田普遍
③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④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这一转变在农业方面主要体现为( D )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B.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农业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14.右图是1958年的一幅宜传画,该画反
映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 A )
A.“”中浮夸风严重泛滥
B.人民公社化运动粮食喜获丰收
C.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
提高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业改革的措施
中,最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C.成立集体大农庄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6.春秋后期,随着铁农具的使用,齐国“相地而衰征”,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 ( A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奴隶制土地所有制
C.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D.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17.1921年,苏俄为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它规定 ( 2.3 )
①放手恢复资本主义经济②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③恢复商品交换④将所有工矿企业收归国家经营
18.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 ( C ) A.调整农业 B.整顿金融 C.调整工业 D.以工代赈
19.1931年,中共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195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 C )
①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②都废除了富农经济中的剥削成份
③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④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隋朝于6世纪末统一了中国,却很短命;其后的唐朝则将中国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剑桥插图中国史》)。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性帝国的原因包括C
①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②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
③取消了对商贸的限制④领先世界的思想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1.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首诗表明
A.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锁国的基本立场
B.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中外贸易
D.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宣扬清朝国威
22.和谐社会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并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下列思想主张或社会实践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①“制民之产.勿夺其时”②“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夺其民也”
③都江堰建成,成都平原谓之天府④“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追求经济的平稳迅速发展.历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此回答19~22题。2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24.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了流水线作业。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使得原本需要花12小时28分钟的汽车底盘组装时间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平民汽车”。下列对流水线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流水线作业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
B.流水线作业不能从根本上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C.从此工厂开始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D.流水线作业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的进步
25.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种“改良主义的办法”,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利用市场关系和私人资本主义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对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与之相类似的政策是
A.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B.开展运动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没收官僚资本
26.历史已经证明,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以下内容中不能够为此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近代世界霸主
B.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C.20世纪50、60年代,欧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
D.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失业严重,物价上涨,经济发展缓慢
27.右图为生动刻画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军事状况的文物,其出土的地点
是
A.湖北 B.湖南 C. 四川 D.河南
28.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
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下列哪些历史
内容提供了宝贵史料
①艺术②手工业③军事④佛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9.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 B.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30.1958年,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开展“”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称为“三面红旗”。这“三面红旗”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
A.经济建设必须稳步前进 B.经济建设必须综合平衡发展
C.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读图5,依据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31.以下关于从秦朝剑唐朝都城和畿辅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是建都的原因B.缺乏防范敌人进攻的天然屏障
C.水利工程是都城经济的重要支撑D.地理位置偏僻不利于控制中原
32.从图5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历代王朝的都城
①交通运输比较便捷②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③远离北方民族威胁④便于打击割据势力
永嘉二中经济史专项训练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3.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①冶铁技术的进步②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扶植
③中外经济的交流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35.明清时期,百姓衣食结构出现新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玉米、甘薯等作物引进和推广
B.棉花种植普及,棉织业兴盛
C.江南丘陵地区广泛种植茶叶
D.开始养蚕织丝
古代春交性插图36.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 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37.《新唐书·百官志》载:唐朝“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而散。”对材料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加强市场管理
B.重视质量监控
C.商业活动受时间限制
D.市场遍设两京各区域
38. 唐朝初年,统治者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
A. 明确划分三省的职能
B. 轻德薄赋和实行租庸调制
C. 完善科举制度
D. 组织人力编修药典《唐本草》
39. 唐朝后期, 出现繁华夜市的主要城市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扬州 D. 成都
40.(60分)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也逐渐产生了,从而开始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
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一一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1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环境的不利因素。(8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