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我国古代的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传统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独特迷人的风光。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诗中的乞巧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这首诗借民间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见的故事,表现了织女对牛郎绵绵不绝的思念,反映了汉末战乱使民众陷入长期夫妻分离的痛苦生活之中的现实。《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年级的学生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本课的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学生虽然对此了解有限但探究古人过这些传统节日时会有哪些活动还是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1.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将课外的大量文化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3.对于新学的古诗来说吟诵是教学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4.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并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轻松理解诗意。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插图和注释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文化内涵。
重点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诵读和赏析体会叠词的精妙运用。
3.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内涵。
难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文化内涵。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上网查有关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古诗《寒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
1.能正确读写侯、章等生字。了解御柳、汉宫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学习古诗《寒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品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寒食》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多媒体出示)
2.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古诗。(多媒体播放录音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意境。)
3.解释题目。
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从这一天起家家禁火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现成的食物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认识它们。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学习《寒食》
(一)品词赏句理解诗意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
(2)处处飞花说明了什么?写出了寒食节时长安城怎样的景象?
(3)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无处不一词感受全长安城沉浸在浓郁的春意之中的盛况。处处飞花不但写出了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表现出寒食节的暮春景象。
(4)写了飞花诗人为什么写御柳呢?(从侧面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
古代春交性插图
(5)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读出诗的韵味。)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指名读。
(2)轻烟散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总结:生动描绘出一幅皇宫中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的轻烟告诉了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马嘚嘚的马蹄声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4)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城的百姓看到这情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作者借此现象表达的不满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