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案(10篇)
 
《悯农》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通过看图和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3、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师给他讲讲道理。(只要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好。)
    2、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悯农。
    二、指导学生自学:
    1、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悯、夫、农、万、收”,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的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粉笔标出来。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字义: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为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到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很多农民因为吃不饱而饿死。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
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古代春交性插图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反复诵读古诗,表现真不错,农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才换来珍贵的粮食,我们要
    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六、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
 
《悯农》 篇二
    悯农
    悯  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
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第一、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第三题是形近字比较,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字形上的差别和字义的不同。(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悯农》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