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但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⑵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⑶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⑷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⑸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
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⑹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要求:列举汉、唐时期丝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列举宋、明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列举商周、春秋、汉、唐、宋时期冶金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列举古代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从手工业经营形态、与农业的关系、主导地位、世界地位等方面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图片等)、访问法和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中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古代春交性插图
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流程】
课前,我们先做一个活动:模拟拍卖。
投影:元青花“鬼谷下山”罐
这个名为“鬼谷下山”的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是目前世间仅存的八件同类古董之一。罐上画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被敌方所擒,其师傅鬼谷子接到齐国使节通知后前往营救,与使节一起下山的情景。罐上描绘鬼谷子乘坐一辆由一虎一豹拉的两轮车,跟随两个步卒,齐国使节苏代骑马殿后,两人之间有一少年,英气勃发,纵马而行。
假如你参加拍卖会,你愿意为这个青花罐出多少价钱?
答:……
让我们来看看答案:1568万英镑,折合2.3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这件文物如此值钱?
答:……
同学们说的很好!除了因为它年代久远之外,还因为它制作精美,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代表。
那么,什么是手工业?它跟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工业”有什么区别?
答:……
投影: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不同时期各领风骚,成为了代表中国形象的名
片。我们不妨来评选一下,不同时期典型的手工业产品。
投影:
中国名片评选
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二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答:……
投影:
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
二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众多,今天我们管中窥豹,着重了解生产青铜器的冶金业、制作丝绸的纺织业、制造瓷器的陶瓷业这三个部门的发展情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P.1213“纺织业的发展”这一目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我们来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将左边的时期和右边的发展概况连接起来,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准又快地连好。
投影:凯撒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丝”,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收购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想一想:从这则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答:中国丝织品很早就已出口古希腊、罗马;价格贵,影响大;曾改变古罗马贵族的服饰习惯,迫使当地最高统治者下令干预;……
中国的丝织品能够运到欧洲,还说明当时已经有了……
答:丝绸之路。
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到明代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我们一起来通过一个故事了解。
投影: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
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银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这虽是小说,但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你从中可以看出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答: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这种雇佣劳动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投影: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第1
你们知道古代哪些物件可以称之为“金”?
答:青铜器、铁器。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P.1314“先进的冶金技术”这一目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商、春秋、汉代冶金业的发展概况。
答:……
(板书)⒈冶铜业——商:青铜器制造业高度发达
           春秋: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⒉冶铁业
           汉:煤做燃料;水排鼓风
说到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器,课本P.14有一幅插图,就是大家熟悉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不过,就在最近,这件文物的名称改了,你们知道改成什么了吗?
答:后母戊大方鼎。
为什么把“司”改成“后”?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一样。再考虑到这个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所铸,意思上更接近“商王之后”。所以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后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我们常常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两种不同的器物。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投影:
答:……
你们知道陶和瓷的区别吗?
答:⒈用料不同;⒉烧制温度不同;⒊吸水性不同;⒋透明度不同;⒌敲击声不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5,归纳中国古代唐、宋、清时期陶瓷业的成就。
答:……
(板书)唐:唐三彩(陶);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
宋:景德镇窑
清:粉彩瓷器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瓷器精品。
投影:
投影:宋代定窑婴儿枕、宋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宋钧窑内蓝外玫瑰紫釉葵花三足水仙盆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釉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钧瓷的釉都是独一无二的,名人曾用“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
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投影: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上,一件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人民币成交
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你知道古代手工业生产部门是如何组织生产的吗?